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本草论文

《药徵》、《药徵续篇》之本草文献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0页
1 古方派及作者生平第10-14页
   ·古方派第10-12页
   ·作者生平第12-14页
2 《药徵》、《药徵续篇》之本草文献研究第14-37页
   ·《药徵》、《药徵续篇》著作简介第14-22页
     ·版本情况第15页
     ·《药徵》成书目的第15-16页
     ·《药徵》名称由来第16-17页
     ·作者选用《伤寒论》中的药物缘由第17页
     ·引用文献第17-20页
     ·体裁特点第20-22页
   ·学术思想第22-35页
     ·主张复古第23-25页
     ·"万病唯一毒",治疗上"以毒攻毒"第25-30页
     ·方药证候相对第30-32页
     ·重视腹诊第32-34页
     ·以"亲身实践"为原则第34-35页
   ·常用有效药物考证第35-37页
     ·甘草第35-36页
     ·附子第36页
     ·酸枣第36页
     ·人参第36-37页
3 《药徵》、《本草经考注》、《本草和名》所记载药物的比较研究第37-46页
   ·著作及作者简介第37-38页
     ·《本草经考注》第37页
     ·《本草和名》第37-38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的比较研究第38-45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研究方法的区别第38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两书所用的药物与《伤寒论》中药物使用情况第38-40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在药物性味方面第40-42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在药物释名方面第42-43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在药物的应用方面第43-44页
     ·《药徵》和《本草经考注》从所引用的文献第44-45页
   ·《药徵》和《本草和名》、《本草经考注》的比较研究第45-46页
4 结论《药徵》《药徵续篇》对后世的影响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参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丹酚酸B对离体工作心脏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