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敦煌作品版权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与水平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及结构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概念及制度渊源 | 第14-19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概念 | 第14-15页 |
| ·数字敦煌的由来 | 第14-15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含义 | 第15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制度渊源 | 第15-17页 |
| ·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规范保护 | 第15-16页 |
|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的保护内容 | 第16页 |
|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 第16-17页 |
| ·著作权立法中关于作品概念的讨论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客体和主体 | 第19-27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客体种类与特征 | 第19-25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客体种类 | 第19-21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客体特征 | 第21-25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主体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保护存在的困境 | 第27-32页 |
| ·侵权难以确认 | 第27-28页 |
| ·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复制权难以保护 | 第28-29页 |
| ·长期保护困难 | 第29-30页 |
| ·限制保护与开放使用冲突 | 第30-32页 |
| 第四章 欧美数字作品版权制度设计与借鉴 | 第32-43页 |
| ·美国数字千禧版权法制度设计 | 第32-36页 |
| ·基本框架 | 第32-33页 |
| ·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33-34页 |
| ·对ISP著作权侵权责任限制 | 第34-36页 |
| ·欧盟数字化版权立法制度 | 第36-38页 |
| ·立法实践:《电子商务指令》中的立法与经验 | 第36-37页 |
| ·司法实践:版权制度的平衡及对冲突的协调 | 第37-38页 |
| ·借鉴与启示 | 第38-43页 |
| ·版权费制度的运用 | 第38-40页 |
| ·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保护完善 | 第43-53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新技术的完善 | 第43-45页 |
| ·数字水印 | 第43-44页 |
| ·数字加密 | 第44页 |
| ·数字签名 | 第44-45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制度的完善 | 第45-47页 |
| ·对数字敦煌作品的复制做出具体定义 | 第45-46页 |
| ·明确数字敦煌作品合理使用范围 | 第46页 |
| ·充分授权统一规范 | 第46-47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管理的完善 | 第47-50页 |
| ·建立数字敦煌作品版权管理制度 | 第47-49页 |
| ·运用数字敦煌作品版权管理制度 | 第49-50页 |
| ·数字敦煌作品版权保护监管平台构建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 致谢 | 第58-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