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滑坡分形特征分析与危险性评价
作者简介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9-25页 |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选题来源 | 第19页 |
·选题的目的 | 第1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9-2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GIS区域滑坡分形特征分析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存在问题 | 第23-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思路 | 第24页 |
·本文采用数据集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及滑坡概况 | 第25-35页 |
·区域地理地质环境概况 | 第25页 |
·区域地层岩性 | 第25-26页 |
·地质构造 | 第26-28页 |
·滑坡 | 第28-30页 |
·SPOT-5影像的正射纠正 | 第30-35页 |
第三章 滑坡体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形特征 | 第35-61页 |
·滑坡体分形特征 | 第35-39页 |
·滑坡体几何形态的分形特征 | 第35-37页 |
·滑坡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 第37-39页 |
·滑坡影响因素的分形特征 | 第39-61页 |
·地形地貌分形特征 | 第39-44页 |
·水系分形特征 | 第44-60页 |
·断裂构造分形特征 | 第60-61页 |
第四章 滑坡分布与影响因素的变维分形 | 第61-71页 |
·变维分形概述 | 第61-62页 |
·分形分布模型 | 第61页 |
·变维分形 | 第61-62页 |
·滑坡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2-70页 |
·滑坡分布与坡向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2-64页 |
·滑坡分布与坡度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4-65页 |
·滑坡分布与地层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5-67页 |
·滑坡分布与高程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7-69页 |
·滑坡分布与河流缓冲区之间的分段变维特征 | 第69-70页 |
·分维值意义的探讨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71-98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71-73页 |
·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71页 |
·滑坡灾害评价的层次分析 | 第71页 |
·RS和GIS技术引入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的优势 | 第71-72页 |
·分区定量评价的数学模型 | 第72-73页 |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73-83页 |
·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 | 第73页 |
·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73-75页 |
·研究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的提取与分级 | 第75-83页 |
·证据权法 | 第83-89页 |
·证据权模型 | 第84页 |
·基于证据权法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84-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逻辑回归法 | 第89-91页 |
·数学模型 | 第89-90页 |
·基于逻辑回归法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模糊逻辑 | 第91-94页 |
·基本概念 | 第91-92页 |
·基于模糊逻辑的区域滑坡危险性评价研究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页 |
·模糊证据权法 | 第94-97页 |
·数学模型 | 第95-96页 |
·模糊证据权在研究区的应用 | 第96-97页 |
·四种评价方法的对比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第98-99页 |
·主要成果 | 第98-9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99页 |
·研究展望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