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2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20-28页 |
·研究背景 | 第20-21页 |
·研究问题 | 第21-23页 |
·论文的贡献 | 第23-25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25-28页 |
第2章 计算机书法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42页 |
·书法字的分析相关研究综述 | 第29-33页 |
·形状特征的表达 | 第29-31页 |
·图像细化技术和汉字骨架提取 | 第31-32页 |
·汉字笔画提取技术综述 | 第32-33页 |
·书法字的检索与识别相关研究综述 | 第33-37页 |
·基于形状的书法字检索和图像检索 | 第33-35页 |
·手写体识别综述 | 第35-37页 |
·书法字生成相关研究综述 | 第37-41页 |
·基于毛笔模型的书法字生成 | 第37-39页 |
·基于图像处理的书法字生成 | 第39-40页 |
·书法字风格及其在生成中的应用概述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书法字的预处理 | 第42-50页 |
·初步去噪 | 第42-44页 |
·二值化 | 第44-45页 |
·进一步去噪和平滑 | 第45-46页 |
·页面切分 | 第46-48页 |
·初步切分 | 第46-47页 |
·部首块合并 | 第47页 |
·噪声块剔除 | 第47-48页 |
·粘连书法字切分 | 第48页 |
·书法字的归一化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书法字骨架提取 | 第50-58页 |
·汉字骨架提取方法概述 | 第50-51页 |
·融合数学形态学的索引表骨架提取方法(MFITS) | 第51-55页 |
·数学形态学细化法汉字骨架提取技术 | 第51-53页 |
·索引表细化汉字骨架提取技术 | 第53-54页 |
·MFITS方法 | 第54-5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基于骨架的书法字检索与识别 | 第58-80页 |
·书法字检索与识别概述 | 第58-62页 |
·书法字骨架特征的提取及表达 | 第62-63页 |
·书法字相似度定义及计算 | 第63-66页 |
·像素点间的差异计算 | 第64-65页 |
·像素点与书法字骨架间的差异 | 第65-66页 |
·书法字骨架间的差异 | 第66页 |
·书法字骨架相似度的表达 | 第66页 |
·书法字的初步筛选 | 第66-69页 |
·边界点位置 | 第67页 |
·笔画密度 | 第67-69页 |
·基于骨架相似性的书法字检索系统 | 第69-70页 |
·基于检索的书法字识别方法 | 第70-71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71-78页 |
·书法字检索效果 | 第72-74页 |
·书法字检索效率 | 第74-75页 |
·单个书法字识别实验 | 第75-76页 |
·整幅书法作品识别实验 | 第76-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6章 快速书法字检索 | 第80-92页 |
·基于关键点的剪枝方法 | 第80-84页 |
·书法字的轮廓提取和笔画平滑 | 第81-83页 |
·关键点提取 | 第83页 |
·关键点相似度的度量 | 第83-84页 |
·基于识别的二次检索方法 | 第84-87页 |
·小规模书法字数据库的建立 | 第85页 |
·识别结果个数的选择 | 第85-86页 |
·二次检索后相似度的计算 | 第86-87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87-90页 |
·基于关键点的剪枝方法 | 第87-89页 |
·基于识别的二次检索方法 | 第89-90页 |
·小结 | 第90-92页 |
第7章 书法字笔画分解与识别 | 第92-112页 |
·书法字笔画分解及识别技术概述 | 第92-93页 |
·半自动书法字笔画提取技术 | 第93-106页 |
·书法字轮廓拐点检测 | 第94-99页 |
·轮廓段的连接 | 第99-105页 |
·轮廓段的配对 | 第105-106页 |
·提取结果的验证 | 第106页 |
·书法字笔画识别技术 | 第106-109页 |
·支持向量机简介 | 第107页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书法字笔画初步识别 | 第107-108页 |
·基于规则的笔画识别 | 第108-109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109-111页 |
·书法字笔画提取 | 第109-110页 |
·书法字笔画识别 | 第110-111页 |
·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8章 特定风格新书法字的生成及应用 | 第112-134页 |
·书法字生成技术概述 | 第113-114页 |
·特定风格书法字数据库的建立 | 第114-121页 |
·汉字层次化模型表达 | 第114-115页 |
·偏旁部首的合成 | 第115-116页 |
·书法字结构的确定 | 第116-117页 |
·风格特征的提取和风格评价模型 | 第117-121页 |
·特定风格书法字生成数据库的设计 | 第121页 |
·特定风格书法字的生成 | 第121-126页 |
·书法字结构的判定 | 第122-123页 |
·书法字偏旁部首和笔画选取 | 第123页 |
·偏旁部首和笔画的组合 | 第123-124页 |
·基于书法字风格评价模型的书法字风格判定和调整方法 | 第124-126页 |
·书法牌匾的生成 | 第126-128页 |
·书法牌匾生成的过程 | 第126-127页 |
·书法字布局的确定 | 第127-128页 |
·书法字一致性的调整 | 第128页 |
·实验与讨论 | 第128-133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128-129页 |
·单个书法字生成实验 | 第129-131页 |
·书法牌匾生成 | 第131-133页 |
·小结 | 第133-134页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4-138页 |
·结论 | 第134-136页 |
·展望 | 第136-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5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