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第二章 缺血性脑卒中后关键lncRNAs的筛选、验证及网络分析 | 第19-51页 |
2.1 前言 | 第19-20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0-30页 |
2.2.1 实验动物 | 第20-21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1-22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2.2.5 MCAO模型制备 | 第23-24页 |
2.2.6 大鼠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 第24-25页 |
2.2.7 大鼠lncRNAs注释分析 | 第25页 |
2.2.8 大鼠lncRNAs保守性分析 | 第25-26页 |
2.2.9 大鼠lncRNAs功能分析 | 第26页 |
2.2.10 大鼠短散在重复序列分布分析 | 第26页 |
2.2.11 大鼠lncRNA-miRNA-mRNA互作网络分析 | 第26-27页 |
2.2.12 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 | 第27-30页 |
2.2.13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 | 第30-47页 |
2.3.1 大鼠脑缺血后的转录组分析 | 第30-31页 |
2.3.2 脑缺血后lnc RNAs的鉴定 | 第31-32页 |
2.3.3 脑缺血后lncRNAs的特征 | 第32-34页 |
2.3.4 脑缺血后lncRNAs表达谱异常 | 第34-36页 |
2.3.5 缺血后lncRNAs的功能 | 第36-41页 |
2.3.6 缺血性脑卒中的SMD网络分析 | 第41-45页 |
2.3.7 缺血性脑卒中的ceRNA网络分析 | 第45-47页 |
2.4 讨论 | 第47-50页 |
2.5 结论 | 第50-51页 |
第三章 lncRNA--MEG3 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51-98页 |
3.1 前言 | 第51-54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54-81页 |
3.2.1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3.2.3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5-56页 |
3.2.4 主要仪器 | 第56-57页 |
3.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7-58页 |
3.2.6 大鼠MEG3 全长序列的获得 | 第58-66页 |
3.2.7 慢病毒的构建与包装 | 第66-68页 |
3.2.8 慢病毒脑立体定向注射 | 第68-69页 |
3.2.9 MCAO模型制备 | 第69-70页 |
3.2.10 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及梗死体积的评价 | 第70-71页 |
3.2.11 神经行为测试 | 第71-72页 |
3.2.12 Microfil血管灌注和micro-CT血管成像 | 第72-73页 |
3.2.13 免疫荧光 | 第73页 |
3.2.14 细胞培养和转染 | 第73-74页 |
3.2.15 细胞增殖实验 | 第74页 |
3.2.16 细胞迁移实验 | 第74-75页 |
3.2.17 血管形成实验 | 第75-76页 |
3.2.18 成球出芽实验 | 第76-77页 |
3.2.19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77-79页 |
3.2.20 Western blot 实验 | 第79-81页 |
3.2.21 统计分析 | 第81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81-95页 |
3.3.1 缺血性脑卒中后MEG3 的表达下调 | 第81-85页 |
3.3.2 MEG3 下调后减少脑缺血损伤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 | 第85-87页 |
3.3.3 下调MEG3 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新生 | 第87-88页 |
3.3.4 MEG3 在体外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生长 | 第88-90页 |
3.3.5 MEG3 调控局灶性脑缺血后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 | 第90-91页 |
3.3.6 MEG3 调控内皮细胞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 | 第91-92页 |
3.3.7 MEG3 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血管新生 | 第92-95页 |
3.4 讨论 | 第95-97页 |
3.5 结论 | 第97-98页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第109-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