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集体土地开发模式的研究 | 第13-17页 |
1.2.2 多方合作模式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影响因素与原则 | 第21-30页 |
2.1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模式构建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2.1.1 土地因素 | 第21-22页 |
2.1.2 项目因素 | 第22-23页 |
2.1.3 资源因素 | 第23页 |
2.1.4 政策法规因素 | 第23-24页 |
2.2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模式构建原则 | 第24-29页 |
2.2.1 效益优先原则 | 第24-25页 |
2.2.2 平等公平原则 | 第25-26页 |
2.2.3 互利共赢原则 | 第26-27页 |
2.2.4 决策民主原则 | 第27-28页 |
2.2.5 公开透明原则 | 第28页 |
2.2.6 适应竞争原则 | 第28-29页 |
2.2.7 责权明晰原则 | 第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的博弈分析 | 第30-40页 |
3.1 博弈论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3.1.1 贝叶斯纳什均衡 | 第30-31页 |
3.1.2 机制设计 | 第31页 |
3.1.3 显示原理 | 第31页 |
3.1.4 激励相容 | 第31-32页 |
3.2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博弈模型构建要素分析 | 第32-34页 |
3.3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的博弈模型构建 | 第34-39页 |
3.3.1 村集体作为委托人的矩阵博弈模型 | 第35-36页 |
3.3.2 房地产企业作为委托人的矩阵博弈模型 | 第36-37页 |
3.3.3 政府作为委托人的矩阵博弈模型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集体土地项目开发合作模式构建 | 第40-57页 |
4.1 合作范畴确定 | 第40-42页 |
4.1.1 合作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参与程度和作用 | 第40-42页 |
4.1.2 确定合作范畴方法 | 第42页 |
4.2 合作主体选定 | 第42-43页 |
4.3 合作方式的比对 | 第43-50页 |
4.3.1 深圳下沙村改造项目合作模式 | 第43-44页 |
4.3.2 深圳大芬油画村改造项目合作模式 | 第44-45页 |
4.3.3 深圳水贝村拆改项目合作模式 | 第45-46页 |
4.3.4 深圳蔡屋围改造项目合作模式 | 第46-47页 |
4.3.5 东莞下贝村项目合作模式 | 第47-48页 |
4.3.6 佛山大沙村IT数码城合作模式 | 第48-50页 |
4.4 合作关系的规范 | 第50-51页 |
4.4.1 平衡权力关系 | 第50-51页 |
4.4.2 平衡利益关系 | 第51页 |
4.4.3 平衡责任关系 | 第51页 |
4.5 风险管理 | 第51-53页 |
4.6 集体土地开发项目合作模式框架 | 第53-57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佛山市禅城区东鄱旧村改造项目 | 第57-80页 |
5.1 项目基本情况与存在问题 | 第57页 |
5.2 东鄱村旧改项目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5.2.1 土地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5.2.2 项目因素分析 | 第59页 |
5.2.3 资源因素分析 | 第59-60页 |
5.2.4 政策影响因素 | 第60-61页 |
5.3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目标定位与合作原则 | 第61-70页 |
5.3.1 村民调查问卷定量研究发现 | 第61-67页 |
5.3.2 合作参与方访谈分析定性研究发现 | 第67-70页 |
5.3.3 东鄱项目开发合作原则 | 第70页 |
5.4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开发合作的博弈分析 | 第70-74页 |
5.4.1 主要参数的设定和相关依据 | 第70-71页 |
5.4.2 东鄱村作为委托人的博弈分析 | 第71-72页 |
5.4.3 房地产企业作为委托人的博弈分析 | 第72-73页 |
5.4.4 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博弈分析 | 第73-74页 |
5.5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合作范围和主体 | 第74-75页 |
5.5.1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合作范畴 | 第74-75页 |
5.5.2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合作主体 | 第75页 |
5.6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合作方式 | 第75-77页 |
5.7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合作关系 | 第77-78页 |
5.8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风险管理 | 第78-79页 |
5.9 东鄱旧村改造项目相关建议 | 第79-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4页 |
6.1 结论及建议 | 第80-82页 |
6.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82-83页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一 东鄱村旧改项目调查问卷 | 第89-91页 |
附录二 访谈大纲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