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水资源开发论文--水利资源的管理、保护与改造论文

滹沱河流域(山西段)生态水量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1.2.1 生态用水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生态需水量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水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第20-26页
    2.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5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0-22页
        2.1.2 植被类型第22-23页
        2.1.3 气候特征第23-24页
        2.1.4 流域存在的水资源问题第24-25页
    2.2 数据来源第25-26页
第3章 流域生态用水研究第26-34页
    3.1 流域生态用水研究内容第26-27页
    3.2 生态用水计算第27-30页
        3.2.1 植被生态用水计算第27-28页
        3.2.2 河流生态用水计算第28-29页
        3.2.3 湿地生态用水计算第29页
        3.2.4 城市生态用水计算第29-30页
    3.3 生态用水比例的确定第30-31页
        3.3.1 设定生态用水目标第30页
        3.3.2 构建生态用水比例模型第30-31页
    3.4 流域生态用水预测第31-32页
        3.4.1 河流生态用水预测第31页
        3.4.2 湿地生态用水预测第31-32页
        3.4.3 城市生态用水预测第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4章 流域生态需水量研究第34-42页
    4.1 流域生态需水量研究内容第34页
    4.2 流域生态需水量计算第34-41页
        4.2.1 河道内生态需水量计算第34-37页
        4.2.2 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计算第37-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第42-52页
    5.1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内容第42页
    5.2 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第42-44页
        5.2.1 AHP法第42-44页
        5.2.2 向量模法第44页
    5.3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水环境承载力的计算第44-50页
        5.3.1 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第44-45页
        5.3.2 指标体系权重分配第45-47页
        5.3.3 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第47-50页
    5.4 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第50-51页
    5.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6.1 结论第52页
    6.2 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间双侧模糊机会约束优化方法用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以汾河中上游流域为例
下一篇:自动控制离合器系统执行机构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