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1-19页 |
1.2.1 能源区块链框架设计 | 第11-14页 |
1.2.2 能源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探索 | 第14-16页 |
1.2.3 能源区块链性能提升的研究成果 | 第16-17页 |
1.2.4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研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能源区块链的基本框架及共识机制设计 | 第21-34页 |
2.1 区块链概述 | 第21-24页 |
2.2 能源区块链与能源互联网异同点分析 | 第24-26页 |
2.3 应用于分布式电能交易的能源区块链框架设计 | 第26-27页 |
2.4 拜占庭将军问题的数学表述 | 第27-28页 |
2.5 基于PoS机制的发用电量证明机制PoEOL | 第28-33页 |
2.5.1 基本定义 | 第29-30页 |
2.5.2 运行机制 | 第30-31页 |
2.5.3 运行风险分析 | 第31-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能源区块链评价机制及动态分区算法 | 第34-49页 |
3.1 局域区块链技术概述 | 第34-37页 |
3.1.1 定义与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3.1.2 支撑局域区块链群的跨链技术 | 第35-37页 |
3.2 局域区块链性能评价机制 | 第37-41页 |
3.2.1 局域区块链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3.2.2 局域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指标 | 第38页 |
3.2.3 局域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指标 | 第38-41页 |
3.3 基于性能评价机制的动态分区算法 | 第41-43页 |
3.3.1 局域区块链群的动态分区优化模型 | 第41页 |
3.3.2 局域区块链群的动态分区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第41-43页 |
3.4 算例 | 第43-47页 |
3.4.1 区块传播时间与节点数量的关系 | 第43-45页 |
3.4.2 初始分区后区块链性能对比 | 第45页 |
3.4.3 按交易频度调整的区块链性能对比 | 第45-47页 |
3.4.4 按去中心化指标调整的区块链性能对比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