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22页 |
1.1 黄酮类化合物简介 | 第8页 |
1.2 双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活性及应用 | 第8-16页 |
1.2.1 抗肿瘤作用 | 第11-12页 |
1.2.2 降血压作用 | 第12页 |
1.2.3 抗氧化作用 | 第12-13页 |
1.2.4 抗炎作用 | 第13-14页 |
1.2.5 抗菌作用 | 第14页 |
1.2.6 抗病毒作用 | 第14-15页 |
1.2.7 对神经系统作用 | 第15页 |
1.2.8 抗寄生虫作用 | 第15-16页 |
1.2.9 降糖作用 | 第16页 |
1.3 双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研究 | 第16-18页 |
1.3.1 乌尔曼偶联反应合成双黄酮 | 第16-17页 |
1.3.2 金属催化的黄酮交叉偶联 | 第17-18页 |
1.3.3 合成双黄酮的其他方法 | 第18页 |
1.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4.1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简介 | 第18-19页 |
1.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究分类 | 第19页 |
1.4.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4.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 第20页 |
1.5 本课题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5.1 立题依据 | 第20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8页 |
2.1 材料 | 第22-24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2-24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4-48页 |
2.2.1 合成3'-碘代芹菜素的尝试 | 第24-31页 |
2.2.2 8位硼酸芹菜素的合成 | 第31-36页 |
2.2.3 Suzuki偶联合成Ⅰ3',Ⅱ8-双芹菜素全保护双黄酮 | 第36-41页 |
2.2.4 BCl_3脱保护合成Ⅰ3',Ⅱ8-双芹菜素 | 第41-47页 |
2.2.5 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测试 | 第47-48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8-59页 |
3.1 实验结果 | 第48-57页 |
3.1.1 产物结构的表征 | 第48-56页 |
3.1.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结果 | 第56-57页 |
3.2 实验讨论 | 第57-59页 |
3.2.1 关于区域选择性碘代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 第57-58页 |
3.2.2 Suzuki偶联反应产率低的问题 | 第58页 |
3.2.3 脱保护失败分析 | 第58-59页 |
4 结论 | 第59-60页 |
5 展望 | 第60-6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7-68页 |
8 致谢 | 第68-69页 |
附录 | 第6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