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论文结构以及研究思路 | 第11-14页 |
1.2.1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 | 第12-14页 |
1.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2.1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1.1 国外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页 |
2.1.2 国内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2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2.1 国外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2.2.2 国内关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2.3 国内外文献简要述评 | 第18-19页 |
3 非利息收入的理论分析 | 第19-29页 |
3.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界定以及特点 | 第19-22页 |
3.1.1 非利息收入的定义 | 第19页 |
3.1.2 非利息收入的界定 | 第19-20页 |
3.1.3 非利息收入的特点 | 第20-22页 |
3.2 非利息收入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22-24页 |
3.2.1 非利息收入和银行收益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2-23页 |
3.2.2 非利息收入和银行风险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23-24页 |
3.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现状 | 第24-29页 |
3.3.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整体分析 | 第24-25页 |
3.3.2 不同类上市商业银行结构分析 | 第25-27页 |
3.3.3 非利息收入组成部分分析 | 第27-29页 |
4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29-47页 |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29页 |
4.2 变量选取与意义 | 第29-32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29-31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1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31-32页 |
4.3 模型构建 | 第32-33页 |
4.4 描述性统计 | 第33-36页 |
4.5 单位根与协整检验 | 第36-39页 |
4.5.1 单位根检验 | 第36-38页 |
4.5.2 协整检验 | 第38-39页 |
4.6 实证估计与分析 | 第39-47页 |
4.6.1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 第39-43页 |
4.6.2 非利息收入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 第43-45页 |
4.6.3 非利息收入对收益和风险的综合影响 | 第45-4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7-52页 |
5.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7-49页 |
5.2 建议 | 第49-52页 |
5.2.1 制定差别化的非利息收入发展战略 | 第49页 |
5.2.2 以服务的质效为核心,提高非利息收入效率 | 第49-50页 |
5.2.3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 第50页 |
5.2.4 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形成战略合作,优势互补 | 第50-51页 |
5.2.5 培养跨学科人才、加大技术投入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