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DA的SMA支撑钢框架与BRB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5页 |
1.1 被动耗能减震装置 | 第12页 |
1.2 金属阻尼器 | 第12页 |
1.3 摩擦阻尼器 | 第12-13页 |
1.4 粘弹性阻尼器 | 第13页 |
1.5 粘滞阻尼器 | 第13页 |
1.6 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形状记忆合金 | 第15-22页 |
2.1 自复位能力 | 第15-16页 |
2.2 微观结构 | 第16-17页 |
2.3 形状记忆效应 | 第17-18页 |
2.4 超弹性 | 第18-19页 |
2.5 高阻尼性能 | 第19页 |
2.6 本构关系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模拟 | 第22-31页 |
3.1 屈曲约束自复位阻尼器结构 | 第22页 |
3.2 有限元建模 | 第22-23页 |
3.3 定义材料属性 | 第23-24页 |
3.4 定义接触 | 第24-25页 |
3.5 划分网格 | 第25页 |
3.6 定义边界条件 | 第25-26页 |
3.7 结果后处理 | 第26页 |
3.8 屈曲分析 | 第26-27页 |
3.9 滞回曲线 | 第27-28页 |
3.10 与普通钢材对比 | 第28页 |
3.11 屈曲段长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屈曲段截面面积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单自由度SMA自复位模型的地震响应 | 第31-45页 |
4.1 本构模型 | 第31-33页 |
4.2 分析模型 | 第33-36页 |
4.3 IDA方法 | 第36-37页 |
4.4 BRBF和SMABF的对比 | 第37-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多高层SMA自复位支捧钢框架的地展响应 | 第45-63页 |
5.1 结构模型 | 第45页 |
5.2 有限元模型 | 第45-47页 |
5.3 结构响应指数 | 第47-48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