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9-20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9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理论基础 | 第20-28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2.1.1 并购 | 第20-21页 |
2.1.2 财务风险 | 第21-23页 |
2.2 财务风险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3-24页 |
2.2.3 财务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25页 |
2.3 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 第25-28页 |
2.3.1 价值评估风险 | 第25-26页 |
2.3.2 融资风险 | 第26-27页 |
2.3.3 支付风险 | 第27页 |
2.3.4 整合风险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日海通讯并购前后财务经营现状 | 第28-39页 |
3.1 日海通讯并购过程 | 第28-31页 |
3.1.1 企业简介 | 第28-29页 |
3.1.2 被并购企业简介 | 第29-30页 |
3.1.3 并购方案 | 第30页 |
3.1.4 并购估价 | 第30-31页 |
3.1.5 并购效益 | 第31页 |
3.2 并购前后财务经营状况分析 | 第31-38页 |
3.2.1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1-33页 |
3.2.2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3-35页 |
3.2.3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5-37页 |
3.2.4 发展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3.3 日海通讯并购案评价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日海通讯并购案财务风险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9-46页 |
4.1 日海通讯并购案财务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 第39-43页 |
4.1.1 被并购企业估价过高 | 第39-40页 |
4.1.2 融资成本增加 | 第40-41页 |
4.1.3 现金支付流动性减弱 | 第41-42页 |
4.1.4 被并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 第42-43页 |
4.2 日海通讯并购案财务风险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3-46页 |
4.2.1 并购价值评估体系不健全 | 第43页 |
4.2.2 融资方式单一 | 第43-44页 |
4.2.3 支付手段不灵活 | 第44-45页 |
4.2.4 人力资源管理有待提高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日海通讯防控并购财务风险的策略 | 第46-52页 |
5.1 针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防范 | 第46页 |
5.1.1 制定价值评估计划,增强信息对称性 | 第46页 |
5.1.2 选择更具独立性的中介机构,采取合理的评估方法 | 第46页 |
5.2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控制融资风险 | 第46-48页 |
5.2.1 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 | 第47页 |
5.2.2 优化融资结构 | 第47-48页 |
5.3 支付方式多样化,化解支付风险 | 第48-49页 |
5.3.1 合理确定现金与股权支付 | 第49页 |
5.3.2 债转股 | 第49页 |
5.4 强化内部管理防范整合风险 | 第49-52页 |
5.4.1 加强财务制度的整合 | 第50页 |
5.4.2 做好整合运营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 第50-51页 |
5.4.3 合理制定被并购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