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2页 |
1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评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2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21-23页 |
2.1.1 农村小额贷款 | 第21页 |
2.1.2 农村小额贷款的用途 | 第21-22页 |
2.1.3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 | 第22页 |
2.1.4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 第22-23页 |
2.2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3-24页 |
2.2.1 农村小额贷款的基本特征 | 第23页 |
2.2.2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基本特征 | 第23-24页 |
2.3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表现形式 | 第24-25页 |
2.3.1 还款能力风险 | 第24-25页 |
2.3.2 还款意愿风险 | 第25页 |
2.3.3 欺诈风险 | 第25页 |
2.4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主要理论 | 第25-27页 |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5-26页 |
2.4.2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6页 |
2.4.3 社会资本理论 | 第26页 |
2.4.4 内部控制理论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8-35页 |
3.1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3.1.1 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现状 | 第28页 |
3.1.2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经营现状 | 第28-29页 |
3.2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 第29-34页 |
3.2.1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流程 | 第30页 |
3.2.2 当前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识别方法 | 第30-31页 |
3.2.3 当前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31-32页 |
3.2.4 当前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贷后管理流程 | 第32-33页 |
3.2.5 当前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39页 |
4.1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识别难度大 | 第35-36页 |
4.1.1 农民信息采集方法落后 | 第35页 |
4.1.2 客户经理专业素质不高 | 第35-36页 |
4.2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度量不精准 | 第36-37页 |
4.2.1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有效性差 | 第36-37页 |
4.2.2 缺乏健全的信用风险度量部门 | 第37页 |
4.3 农村小额贷款贷后信用风险分析难 | 第37-38页 |
4.3.1 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数据库 | 第37页 |
4.3.2 贷款资金的用途难以监管 | 第37页 |
4.3.3 缺乏贷后农民的动态跟踪 | 第37-38页 |
4.4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处理简单 | 第38页 |
4.4.1 信用风险的处理方法单一 | 第38页 |
4.4.2 信用风险处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39-50页 |
5.1 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3页 |
5.1.1 宏观经济影响因素 | 第39-40页 |
5.1.2 微观经济影响因素 | 第40-43页 |
5.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43-44页 |
5.2.1 研究方法 | 第43-44页 |
5.2.2 数据来源 | 第44页 |
5.3 变量的选取 | 第44-45页 |
5.4 实证分析 | 第45-48页 |
5.4.1 描述性统计 | 第45-46页 |
5.4.2 OLS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5.4.3 相关性分析 | 第47页 |
5.4.4 逐步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5.5 实证结果及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黑龙江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 第50-55页 |
6.1 明确农民在信用风险防范中的重要作用 | 第50-52页 |
6.1.1 举办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 第50页 |
6.1.2 促进农民自我转型 | 第50页 |
6.1.3 加强银保合作 | 第50-51页 |
6.1.4 增加农村小额贷款发放额度 | 第51页 |
6.1.5 帮助农民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实现套期保值 | 第51-52页 |
6.2 完善农村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第52-54页 |
6.2.1 利用SWOT分析法识别信用风险 | 第52页 |
6.2.2 对客户经理定期培训考核 | 第52-53页 |
6.2.3 建立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第53页 |
6.2.4 重点关注贷后信用风险监测并明确各部门具体职责 | 第53页 |
6.2.5 增加贷款发放检查范围和频率 | 第53-54页 |
6.2.6 合法进行市场化债转股 | 第54页 |
6.2.7 加强银行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预测 | 第5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