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尼古丁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1.2 尼古丁的污染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烟草生产及其废弃物污染 | 第13-14页 |
1.2.2 其他形式的尼古丁污染 | 第14-15页 |
1.3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降解尼古丁的微生物种类 | 第15页 |
1.3.2 尼古丁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 第15-17页 |
1.3.3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中的酶学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4 微生物降解尼古丁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1 固定化方法 | 第20页 |
1.4.2 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1.5 尼古丁降解产物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1.5.1 HPLC技术 | 第21页 |
1.5.2 LC-MS技术 | 第21页 |
1.5.3 GC-MS技术 | 第21-22页 |
1.6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6.1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6-羟基-3-琥珀酰吡啶羟化酶的分离鉴定 | 第24-38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2.1.1 菌株 | 第24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1.3 培养基 | 第24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5-31页 |
2.2.1 HSPH_(ZZ)纯化 | 第25页 |
2.2.2 SDS-PAGE电泳检测 | 第25-28页 |
2.2.3 蛋白含量测定 | 第28-30页 |
2.2.4 酶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2.2.5 HSPH_(ZZ)的 N-末端氨基酸序列 | 第31页 |
2.2.6 基因克隆与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2.3.1 HSPH_(ZZ)的纯化与鉴定 | 第31-32页 |
2.3.2 LC-MS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2.3.3 GC-MS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2.3.4 酶解过程 | 第34-35页 |
2.3.5 HSPH_(ZZ)及其同源物的多序列比对结果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重组HSPH_(ZZ)表达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 | 第38-52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8-40页 |
3.1.1 菌株与质粒 | 第38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3.1.3 培养基 | 第39-40页 |
3.1.4 主要仪器 | 第4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0-46页 |
3.2.1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0-44页 |
3.2.2 重组HSPH_(ZZ)浓度测定 | 第44页 |
3.2.3 重组HSPH_(ZZ)酶活性检测 | 第44页 |
3.2.4 酶学性质评价 | 第44-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3.3.1 重组HSPH_(ZZ)纯化结果 | 第46页 |
3.3.2 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3 酶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 | 第47页 |
3.3.4 酶和底物浓度对2,5-DHP产生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和洗涤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6 重组HSPH_(ZZ)在最佳条件下从HSP生产2,5-DHP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固定化HSPH_(ZZ)合成2,5-DHP | 第52-6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4.1.1 实验试剂 | 第52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52-53页 |
4.1.3 重组HSPH_(ZZ)在 Immobead 150 上的多点固定化 | 第53页 |
4.1.4 ImmHSPH_(ZZ)的 SEM测定 | 第53页 |
4.1.5 酶学性质研究 | 第53-54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4.2.1 纯化重组HSPH_(ZZ)酶在Immobead 150 上的固定化 | 第54-55页 |
4.2.2 重组HSPH_(ZZ)和 ImmHSPH_(ZZ)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55-56页 |
4.2.3 pH对重组HSPH_(ZZ)和 ImmHSPH_(ZZ)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4 温度对重组HSPH_(ZZ)和 ImmHSPH_(ZZ)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4.2.5 酶浓度对ImmHSPH_(ZZ)活性的影响 | 第58页 |
4.2.6 HSP浓度对ImmHSPH_(ZZ)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7 ImmHSPH_(ZZ)在最佳条件下从HSP生产2,5-DHP | 第59-60页 |
4.2.8 存储稳定性和可重用性 | 第60-6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重组尼古丁氧化酶的表达与纯化 | 第62-68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62页 |
5.1.1 菌株与质粒 | 第62页 |
5.1.2 主要试剂 | 第62页 |
5.1.3 培养基 | 第62页 |
5.1.4 主要仪器 | 第62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5.2.1 NOX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与分离纯化 | 第62-63页 |
5.2.2 NOX浓度及酶活性的测定 | 第63-6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4-66页 |
5.3.1 NOX纯化结果 | 第64-65页 |
5.3.2 LC-MS分析结果 | 第65-66页 |
5.3.3 酶解过程 | 第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0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