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5-19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15-16页 |
1.1.2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9-2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1.2.3 当前研究的成绩与不足以及发展方向 | 第25-2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1 文本研究法 | 第26页 |
1.3.2 历史研究法 | 第26-27页 |
1.3.3 比较研究法 | 第27页 |
1.3.4 系统分析法 | 第27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7-30页 |
1.4.1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27-28页 |
1.4.2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28页 |
1.4.3 研究内容的创新 | 第28-30页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基础 | 第30-42页 |
2.1 党内监督的诸要素概述 | 第30-37页 |
2.1.1 党内监督的内涵 | 第30-32页 |
2.1.2 党内监督的必要性 | 第32-33页 |
2.1.3 党内监督的对象 | 第33-34页 |
2.1.4 党内监督的作用 | 第34-35页 |
2.1.5 党内监督的构成要素 | 第35-37页 |
2.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理论来源 | 第37-42页 |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监督理论 | 第38-40页 |
2.2.2 列宁党内监督理论 | 第40-42页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史演进和基本经验 | 第42-52页 |
3.1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历史演进 | 第42-47页 |
3.1.1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党内监督 | 第42-44页 |
3.1.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内监督 | 第44-46页 |
3.1.3 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内监督 | 第46-47页 |
3.2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发展的基本经验 | 第47-52页 |
3.2.1 必须加强党内监督的制度建设 | 第48页 |
3.2.2 推进民主监督是搞好党内监督的关键 | 第48-49页 |
3.2.3 注重党内监督的专门监督机构 | 第49-50页 |
3.2.4 党内监督要在法制框架内进行 | 第50-52页 |
第4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时代背景 | 第52-66页 |
4.1 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 第52-56页 |
4.1.1 新时期政党现代化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 第52-53页 |
4.1.2 新时期发展党内民主的客观要求 | 第53-54页 |
4.1.3 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 第54-55页 |
4.1.4 健全人民民主的有效途径 | 第55-56页 |
4.2 党自身建设面临的严峻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党内监督 | 第56-61页 |
4.2.1 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应有之义 | 第57-58页 |
4.2.2 党面对严重的―四风‖问题和腐败问题 | 第58-60页 |
4.2.3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 第60页 |
4.2.4 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 第60-61页 |
4.3 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亟需不断完善党内监督 | 第61-66页 |
4.3.1 党内监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61-62页 |
4.3.2 党内监督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 | 第62-63页 |
4.3.3 党内监督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63-64页 |
4.3.4 党内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顺畅 | 第64页 |
4.3.5 党内监督法治化需要进一步健全 | 第64-66页 |
第5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66-85页 |
5.1 党内监督理念的新转变 | 第66-69页 |
5.1.1 提出“把纪律挺在前面”的理念 | 第66-67页 |
5.1.2 提高党内监督意识,加强自我约束 | 第67-68页 |
5.1.3 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理念 | 第68-69页 |
5.2 党内监督体系的新调整 | 第69-71页 |
5.2.1 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 | 第69-70页 |
5.2.2 党委的监督 | 第70页 |
5.2.3 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 | 第70-71页 |
5.2.4 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 第71页 |
5.3 党内监督制度的新突破 | 第71-76页 |
5.3.1 制度治党成为党内监督的主要方式 | 第71-73页 |
5.3.2 整合与健全党内问责制度 | 第73-74页 |
5.3.3 改革完善纪检双重领导体制 | 第74-75页 |
5.3.4 充分发挥巡视制度的利剑作用 | 第75-76页 |
5.4 党内监督机制的新构建 | 第76-80页 |
5.4.1 强调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 | 第76-77页 |
5.4.2 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机结合 | 第77-78页 |
5.4.3 以网络为载体创新党内监督方式 | 第78-79页 |
5.4.4 健全运作有效的长效预防与惩治机制 | 第79-80页 |
5.5 党内监督法治化的新发展 | 第80-85页 |
5.5.1 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 | 第80-81页 |
5.5.2 建立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机制 | 第81-82页 |
5.5.3 创新网络监督的法治化环境 | 第82-83页 |
5.5.4 促进党内立规的规范化 | 第83页 |
5.5.5 将反腐败纳入法治化轨道 | 第83-85页 |
第6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保障机制 | 第85-101页 |
6.1 构建健全的党内权力运行体系 | 第85-88页 |
6.1.1 完善党内权力配置 | 第85-86页 |
6.1.2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 | 第86-87页 |
6.1.3 健全党内决策机制 | 第87-88页 |
6.2 完善党内民主制度 | 第88-92页 |
6.2.1 完善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作用 | 第88-89页 |
6.2.2 完善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 第89-90页 |
6.2.3 健全党员民主权利制度 | 第90-91页 |
6.2.4 不断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 第91-92页 |
6.3 建设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的协同运行 | 第92-96页 |
6.3.1 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 | 第92-94页 |
6.3.2 将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相结合 | 第94-95页 |
6.3.3 将党内监督创新寓于国家治理体系之中 | 第95-96页 |
6.4 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 | 第96-101页 |
6.4.1 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 | 第96-97页 |
6.4.2 党内监督必须与党外监督相结合 | 第97-98页 |
6.4.3 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作用 | 第98-99页 |
6.4.4 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监督的作用,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 | 第99-101页 |
第7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成效、特点与重大意义 | 第101-114页 |
7.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成效 | 第101-105页 |
7.1.1 新时代党的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具体成效 | 第101-105页 |
7.1.2 党内监督创新取得成效的绩效评价 | 第105页 |
7.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特点 | 第105-109页 |
7.2.1 注重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系统推进 | 第106-107页 |
7.2.2 突出加强党内监督主体责任 | 第107页 |
7.2.3 党内监督从作风建设入手 | 第107-108页 |
7.2.4 党内监督强调严格执纪 | 第108-109页 |
7.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创新的重大意义 | 第109-114页 |
7.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监督理论 | 第110-111页 |
7.3.2 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四个自信” | 第111-112页 |
7.3.3 筑牢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的实践根基 | 第112-113页 |
7.3.4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器 | 第113-114页 |
结束语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7页 |
致谢 | 第127-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28-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