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2.1 文献调查法 | 第10页 |
1.2.2 案例分析法 | 第10页 |
1.2.3 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0-11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5.3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第2章 SAP环境下往来账款内部控制及理论简述 | 第13-18页 |
2.1 SAP系统功能及主要模块简述 | 第13页 |
2.2 财务会计模块的内容 | 第13-16页 |
2.2.1 总账会计概要 | 第13-14页 |
2.2.2 应收账款简述 | 第14-15页 |
2.2.3 应付账款简述 | 第15-16页 |
2.3 内部控制运用理论 | 第16-18页 |
2.3.1 系统论 | 第16页 |
2.3.2 流程再造论 | 第16页 |
2.3.3 内部控制要素论 | 第16-18页 |
第3章 SAP环境下S公司往来账款内部控制介绍 | 第18-25页 |
3.1 S公司基本情况 | 第18页 |
3.2 S公司SAP环境下往来账款的背景 | 第18-19页 |
3.2.1 运用SAP前应收账款的管理环境 | 第18页 |
3.2.2 启用SAP前应付账款的管理环境 | 第18-19页 |
3.2.3 启用SAP前往来账款的内部风险控制目标 | 第19页 |
3.3 SAP环境下S公司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 | 第19-25页 |
3.3.1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环境 | 第19-21页 |
3.3.2 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 | 第21-22页 |
3.3.3 应付账款内部控制环境 | 第22-24页 |
3.3.4 应付账款管理现状 | 第24-25页 |
第4章 S公司运用SAP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分析 | 第25-34页 |
4.1 控制环境分析 | 第25-26页 |
4.1.1 跨国企业文化差异 | 第25页 |
4.1.2 员工对财务的认知较低 | 第25-26页 |
4.2 风险评估机制分析 | 第26-30页 |
4.2.1 客户信用评估薄弱 | 第26页 |
4.2.2 定价风险 | 第26页 |
4.2.3 零库存供应风险 | 第26-27页 |
4.2.4 索赔风险 | 第27页 |
4.2.5 资金风险 | 第27页 |
4.2.6 往来账款总成本风险 | 第27-30页 |
4.3 控制活动分析 | 第30-31页 |
4.3.1 职责分配制度不明确 | 第30页 |
4.3.2 往来账款处理方法缺陷 | 第30-31页 |
4.4 信息沟通分析 | 第31-32页 |
4.4.1 内部信息沟通不足 | 第31页 |
4.4.2 外部信息沟通不顺 | 第31-32页 |
4.5 内部监督分析 | 第32-34页 |
4.5.1 内部审计不到位 | 第32页 |
4.5.2 外审监督薄弱 | 第32-34页 |
第5章 解决S公司往来账款内部控制的管理策略 | 第34-40页 |
5.1 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34页 |
5.1.1 整合企业文化 | 第34页 |
5.1.2 加强对员工的财务基础知识培训 | 第34页 |
5.2 健全往来账款风险评估体系 | 第34-37页 |
5.2.1 建立客户信用预警机制 | 第34-35页 |
5.2.2 及时入账维护成本定价 | 第35页 |
5.2.3 应对供应风险的备急预案 | 第35页 |
5.2.4 减少索赔抱怨并建立索赔订单 | 第35-36页 |
5.2.5 改进关联方的付款时间 | 第36页 |
5.2.6 注重往来账款的成本与效益 | 第36-37页 |
5.3 改进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活动 | 第37-38页 |
5.3.1 建立往来账款的责任制度 | 第37页 |
5.3.2 往来账款处理方法改进 | 第37-38页 |
5.4 注重往来账款的信息沟通 | 第38页 |
5.4.1 强化往来账款内外部的信息沟通 | 第38页 |
5.4.2 建立往来账款业绩考核激励管理 | 第38页 |
5.5 强化往来账款内部监督 | 第38-40页 |
5.5.1 注重内部审计工作 | 第38-39页 |
5.5.2 月度现金流预测与监督 | 第39-40页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