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客研究(2005-2009)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一) 选题缘起 | 第8-9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2-13页 |
| 一、“印客”的概念及其发展演变 | 第13-24页 |
| (一) “印客”概念的界定 | 第13-14页 |
| (二) 中国印客的产生 | 第14-17页 |
| (三) 中国印客的发展历程 | 第17-24页 |
| 1. 第一阶段:试水“图书出版” | 第17-19页 |
| 2. 第二阶段:淡化“图书出版” | 第19-20页 |
| 3. 第三阶段:定位“个性印刷品” | 第20-24页 |
| 二、中国印客的发展特征 | 第24-32页 |
| (一) 小众化 | 第24-26页 |
| (二) 网络化 | 第26-28页 |
| (三) 个性化 | 第28-30页 |
| (四) 去出版化 | 第30-32页 |
| 三、中国印客的文化表征 | 第32-44页 |
| (一) 自我表达被激发 | 第33-38页 |
| 1. 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融合 | 第33-35页 |
| 2. 印客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渠道 | 第35-36页 |
| 3.印客的纯粹个性化与发展困境 | 第36-38页 |
| (二) 载体选择:纸质印刷的表征 | 第38-42页 |
| 1. 内涵:纸质载体的实用性 | 第38-40页 |
| 2. 外延:印客产生的两个“圈子” | 第40-42页 |
| (三) 印客对书籍大众化的影响 | 第42-44页 |
| 四、印客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 第44-53页 |
| (一) 印客与传统出版的互补性 | 第44-48页 |
| 1. 两者出版模式的互补 | 第44-46页 |
| 2. 两者市场的互补 | 第46-48页 |
| (二) 印客网络化运作的借鉴意义 | 第48-51页 |
| (三) 中国印客的发展趋势 | 第51-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注释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附录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