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学论文

静电放电效应下交互式电子设备过电应力失效机理及特性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6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3 过电应力失效的研究现状第13-23页
        1.3.1 过电应力失效的测试与评价方法第13-18页
        1.3.2 典型交互式电子设备的过电应力评价第18-21页
        1.3.3 过电应力失效机理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4 过电应力失效研究面临的问题第23-24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24-26页
第2章 过电应力的失效机理及失效模型第26-46页
    2.1 半导体结构中的载流子运动与热致失效第26-37页
        2.1.1 基础半导体材料中的载流子运动第26-29页
        2.1.2 二极管PN结内的载流子运动第29-33页
        2.1.3 晶体管结构中的载流子运动第33-36页
        2.1.4 载流子运动过程中的焦耳热效应第36-37页
    2.2 热致失效的功率-温度-时间关系第37-40页
        2.2.1 热量传递过程及时间划分第37-38页
        2.2.2 热致失效的功率-温度-时间模型第38-40页
    2.3 绝缘体结构中的载流子运动与场致失效第40-44页
        2.3.1 Fowler-Nordheim隧穿第40-42页
        2.3.2 直接隧穿第42-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3章 静电放电效应下以太网设备的热致失效分析第46-85页
    3.1 以太网设备的静电放电发生机制第46-49页
        3.1.1 以太网设备的结构组成第46-47页
        3.1.2 以太网设备的电缆放电序列特性第47-49页
    3.2 以太网设备的物理结构第49-52页
        3.2.1 电缆的物理结构第49页
        3.2.2 磁组的物理结构第49-51页
        3.2.3 IC芯片及引线的物理结构第51-52页
    3.3 以太网设备的物理特性参数提取第52-65页
        3.3.1 电缆起电的物理特性参数提取第52-55页
        3.3.2 可饱和磁组的物理特性参数提取第55-61页
        3.3.3 IC芯片引脚的物理特性参数提取第61-65页
    3.4 以太网设备的物理模型建立第65-80页
        3.4.1 带电电缆的模型建立第65-70页
        3.4.2 可饱和磁组的模型建立第70-78页
        3.4.3 IC芯片引脚的模型建立第78-79页
        3.4.4 微带线及连接结构的模型建立第79-80页
    3.5 以太网设备中的放电电流特性及热致失效第80-83页
        3.5.1 以太网设备中的热致失效结构分析第80-81页
        3.5.2 磁组的饱和特性对热致失效的影响第81页
        3.5.3 放电模型对热致失效影响的比较第81-83页
    3.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4章 静电放电效应下触摸屏设备的场致失效分析第85-116页
    4.1 触摸屏设备的静电放电发生机制第85-86页
    4.2 触摸屏的静电放电测试方案第86-95页
        4.2.1 受试设备和实验操作说明第87页
        4.2.2 实验设计与测试装置搭建第87-94页
        4.2.3 触摸屏所受电应力的表征方法第94-95页
    4.3 触摸屏物理特性及放电条件对电应力的影响第95-108页
        4.3.1 表层玻璃特性对放电结果的影响第95-97页
        4.3.2 对不同触屏放电的电流特性对比第97-99页
        4.3.3 屏幕洁净度与电流特性的关系第99-100页
        4.3.4 放电位置与电流特性的关系第100页
        4.3.5 触摸屏的接地方式对电流特性的影响第100-102页
        4.3.6 移动速度对电流特性的的影响第102-103页
        4.3.7 电压等级、极性与电流特性的关系第103-106页
        4.3.8 人体模型与人体-金属模型的放电结果对比第106-107页
        4.3.9 环境湿度对放电结果的影响第107-108页
    4.4 触摸屏内部的位移电流特性及场致失效第108-115页
        4.4.1 位移电流的测量及基本特性分析第108-110页
        4.4.2 位移电流的能量特性分析第110-111页
        4.4.3 位移电流的全波模型及场致失效结构分析第111-115页
    4.5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过电应力失效分析方法及应用实例第116-128页
    5.1 热致失效分析方法及实例第116-121页
        5.1.1 热致失效分析方法第116-119页
        5.1.2 以太网设备的热致失效分析实例第119-121页
    5.2 场致失效分析方法及实例第121-127页
        5.2.1 场致失效分析方法第121-124页
        5.2.2 触摸屏设备的场致失效分析实例第124-127页
    5.3 本章小结第127-12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28-132页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128-131页
        6.1.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第128-130页
        6.1.2 本文的创新点第130-131页
    6.2 后期工作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发表论文情况第140-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HIV-1中和抗体的基因治疗研究
下一篇:中国部分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特征和优势菌群基因型及耐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