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血清脂蛋白分类及组成 | 第12-14页 |
1.1.1 高密度脂蛋白(HDL) | 第13页 |
1.1.2 低密度脂蛋白(LDL) | 第13-14页 |
1.1.3 其他血清脂蛋白类型 | 第14页 |
1.2 血清脂蛋白与冠心病(CAD)的关系 | 第14-15页 |
1.3 分离脂蛋白的常用方法 | 第15-16页 |
1.3.1 超速离心法(UC) | 第15-16页 |
1.3.2 电泳法(EP) | 第16页 |
1.4 非对称场流分离(AF4) | 第16-21页 |
1.4.1 AF4的背景 | 第16-17页 |
1.4.2 AF4的构成 | 第17页 |
1.4.3 AF4的原理 | 第17-19页 |
1.4.4 AF4的应用 | 第19-21页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非对称场流分离条件对血清脂蛋白分离表征结果的影响 | 第22-34页 |
2.1 前言 | 第22-24页 |
2.1.1 进样量 | 第22页 |
2.1.2 交叉流流速(Vc) | 第22页 |
2.1.3 载液离子强度 | 第22-23页 |
2.1.4 膜类型 | 第23-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5页 |
2.2.1 仪器与材料 | 第24-25页 |
2.2.2 血清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血清脂蛋白的AF4分析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进样量对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25-27页 |
2.3.2 交叉流流速(Vc)对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3 载液离子强度对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4 过滤膜类型对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5 垫片厚度对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6 AF4血清分离方法的重复性 | 第31-32页 |
2.4 结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于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分离表征苏丹黑B染色的血清脂蛋白 | 第34-49页 |
3.1 前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仪器与材料 | 第35-36页 |
3.2.2 血清样品的染色 | 第36页 |
3.2.3 血清脂蛋白AF4分析 | 第36-37页 |
3.2.4 血清脂蛋白的Zeta电势表征 | 第37页 |
3.2.5 分离度(Resolution,Rs)的计算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8页 |
3.3.1 基于AF4分离表征SBB染色后的血清脂蛋白 | 第37-39页 |
3.3.2 SBB染色前后的血清脂蛋白样品分离结果比较 | 第39-40页 |
3.3.3 恒温摇床的震荡时间对SBB染色血清脂蛋白分离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4 SBB浓度对染色血清脂蛋白分离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5 交叉流流速(Vc)对SBB染色血清脂蛋白分离结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6 载液离子强度对SBB染色血清脂蛋白分离的影响 | 第44-47页 |
3.3.7 AF4分析冠心病患者SBB染色的血清脂蛋白 | 第47-48页 |
3.4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