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4-21页 |
2.1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界定 | 第14-15页 |
2.1.1 民办高校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区别 | 第14-15页 |
2.2 质量管理理论与学生培养质量概 | 第15-16页 |
2.2.1 质量及教育质量 | 第15页 |
2.2.2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 | 第15-16页 |
2.2.3 学生教学培养质量衡量标准 | 第16页 |
2.2.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 第16页 |
2.3 人力资本理论与学生培养质量 | 第16-18页 |
2.3.1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2.3.2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学生培养质量 | 第17页 |
2.3.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师资队伍建设 | 第17-18页 |
2.4 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PDCA理论 | 第18-21页 |
2.4.1 PDCA理论概述 | 第18-19页 |
2.4.2 M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中PDCA理论的运用 | 第19-21页 |
3 M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及问卷情况 | 第21-25页 |
3.1 M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特点 | 第21页 |
3.2 M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第21-25页 |
3.2.1 M学院工商管理专业问卷调查情况概述 | 第21-23页 |
3.2.2 “对专业课程的评价”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3.2.3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各要素对培养质量的影响调查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4 M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影响因素 | 第25-33页 |
4.1 教师层面的因素 | 第25-26页 |
4.1.1 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 第25页 |
4.1.2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25-26页 |
4.2 学生层面的因素 | 第26-30页 |
4.2.1 学生生源质量偏差 | 第26-27页 |
4.2.2 学风情况不佳,缺乏内在自制力 | 第27-28页 |
4.2.3 文化素养水平欠佳 | 第28页 |
4.2.4 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不足 | 第28-29页 |
4.2.5 实践、创新能力不够 | 第29页 |
4.2.6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 | 第29-30页 |
4.3 学校层面的因素 | 第30-33页 |
4.3.1 学科与专业建设趋同 | 第30页 |
4.3.2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 第30-31页 |
4.3.3 办学经费的短缺 | 第31-32页 |
4.3.4 高校办学理念的制约 | 第32-33页 |
5 M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 | 第33-38页 |
5.1 加强师资人力资源开发,优化师资,提升整体素质 | 第33-36页 |
5.1.1 教学能力的提升 | 第33-34页 |
5.1.2 提高教师个人科研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 第34-35页 |
5.1.3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 第35页 |
5.1.4 优化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第35-36页 |
5.2 开拓学生生源市场,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 第36页 |
5.2.1 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 第36页 |
5.2.2 改变教学管理模式,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第36页 |
5.3 加强品牌建设,注重学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 | 第36-38页 |
5.3.1 增强专业实力,优化专业结构 | 第36-37页 |
5.3.2 优化课程设置 | 第37页 |
5.3.3 结合云南区域经济发展加强区域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 第37-38页 |
6 结论 | 第38-39页 |
附录 M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学生)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