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9页 |
1.1 引言 | 第11-13页 |
1.1.1 质子交换膜 | 第11-12页 |
1.1.2 质子传导机理 | 第12-13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质子导电研究 | 第13-23页 |
1.2.1 金属有机框架(MOFs)用于质子导电的优势 | 第13-14页 |
1.2.2 MOFs中引入不同官能团对于质子导电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3 MOFs中引入不同客体分子对于质子导电的影响 | 第17-23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23-24页 |
1.4 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咪唑二羧酸及酰基硫脲羧酸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结构 | 第29-59页 |
2.1 试剂和仪器 | 第29页 |
2.1.1 化学试剂 | 第29页 |
2.1.2 测试仪器 | 第29页 |
2.2 有机配体及配位聚合物1-6 的合成 | 第29-32页 |
2.2.1 取代苯基咪唑二羧酸以及酰基硫脲羧酸配体的合成 | 第29-30页 |
2.2.2 配位聚合物1-6 的合成 | 第30-32页 |
2.3 晶体结构的测定 | 第32-35页 |
2.4 配位聚合物1-6 的晶体结构 | 第35-49页 |
2.4.1 配位聚合物[Cu(p-IPhHIDC)]_n(1) | 第35-37页 |
2.4.2 配位聚合物[Zn(p-IPhHIDC)]_n(2) | 第37-39页 |
2.4.3 配位聚合物[Co(p-IPhHIDC)]_n(3) | 第39-41页 |
2.4.4 配位聚合物{NH_4[Co_2(p-IPhHIDC)_4(H_2O)](PMo_(12)O_(40))}_n(4) | 第41-43页 |
2.4.5 配位聚合物[Pb_2(p-IPhHIDC)_2(C_2O_4)]_n(5) | 第43-45页 |
2.4.6 配位聚合物{[Cu~Ⅰ_3Cu~Ⅱ_3L_3(DMF)_2(CH_3OH)(H_2O)]·3CH_3OH}_n(6) | 第45-49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49-57页 |
2.5.1 配位聚合物1-6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PXRD) | 第49-50页 |
2.5.2 配位聚合物1-6 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50-52页 |
2.5.3 配位聚合物1-6 的水稳定性分析 | 第52-53页 |
2.5.4 配位聚合物1-6 的水蒸气吸附研究 | 第53-54页 |
2.5.5 配位聚合物1-6 的化学稳定性研究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第三章 配位聚合物1-6的质子导电性能研究 | 第59-93页 |
3.1 引言 | 第59页 |
3.2 实验装置、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59-60页 |
3.2.1 试剂及测试仪器 | 第59-60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60页 |
3.3 电导率及活化能的计算 | 第60-61页 |
3.4 配位聚合物1-3 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61-74页 |
3.4.1 配位聚合物1-3 在水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61-68页 |
3.4.2 配位聚合物1 基于交流阻抗的氨气识别研究 | 第68-74页 |
3.5 配位聚合物4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74-80页 |
3.5.1 配位聚合物4 在水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75-78页 |
3.5.2 配位聚合物4 在氨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78-80页 |
3.6 配位聚合物5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80-86页 |
3.6.1 配位聚合物5 在水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81-84页 |
3.6.2 配位聚合物5 在氨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84-86页 |
3.7 配位聚合物6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86-93页 |
3.7.1 配位聚合物6 在氨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86-91页 |
3.7.2 配位聚合物6 在氨体系下的质子导电性能的研究 | 第91-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