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行政诉讼法论文

行政诉讼和解法治化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第二节 选题意义第9-10页
    第三节 研究现状第10-16页
        一、国内行政诉讼和解研究现状第10-15页
        二、域外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研究现状第15-16页
    第四节 本文框架结构第16-17页
第二章 行政诉讼和解的基础理论第17-25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和解”和“调解”第17-19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和解的法理基础第19-23页
        一、行政诉讼和解的涵义第20-21页
        二、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界定第21-22页
        三、行政诉讼和解的性质第22-23页
    第三节 行政权的可处分性第23-25页
        一、对“处分”的辨析第23-24页
        二、行政裁量的存在与扩张第24-25页
第三章 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现状分析第25-32页
    第一节 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和解相关指导意见比较第25-28页
        一、制定目的和依据第25-26页
        二、协调和解的主体第26-27页
        三、可协调和解的案件类型第27页
        四、和解程序第27-28页
    第二节 行政协调和解存在的问题第28-30页
        一、法院协调和解缺乏约束和监督第28-29页
        二、法院公信力的沦丧第29页
        三、缺乏公共利益、第三人利益衡量第29-30页
    第三节 行政协调和解问题原因分析第30-32页
        一、缺乏法律上的依据第30页
        二、撤诉裁定无法有阻断行政行为效力第30-31页
        三、当事人救济途径缺乏第31-32页
第四章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域外经验之借鉴第32-40页
    第一节 德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第32-36页
        一、和解的适用范围第33-34页
        二、和解程序第34页
        三、和解协议效力第34-35页
        四、和解瑕疵及其救济途径第35-36页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第36-39页
        一、和解的适用范围第37-38页
        二、和解程序第38-39页
        三、和解协议效力第39页
        四、瑕疵和解及救济途径第39页
    第三节 域外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和思考第39-40页
第五章 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的法治化路径第40-49页
    第一节 行政诉讼和解适用范围的规范原则第41-43页
        一、自愿原则第41页
        二、处分原则第41-42页
        三、利益平衡原则第42-43页
        四、公开原则第43页
    第二节 行政诉讼和解适用范围的要件第43-46页
        一、行政诉讼和解成立的实质要件第43-45页
        二、行政诉讼和解成立的诉讼要件第45-46页
        三、和解协议的效力和履行第46页
    第三节 和解瑕疵的法律救济途径第46-49页
        一、瑕疵和解的主要情形第47-48页
        二、法律救济的方法途径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问题与完善
下一篇:临时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