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

“凤眼片枳壳”缓燥炮制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1-16页
ABSTRACT第16-24页
缩略词表第25-28页
前言第28-30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30-58页
    第一章 枳壳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第30-50页
    第二章 枳壳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50-54页
    第三章 枳壳炮制研究进展第54-58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58-167页
    第一章 UHPLC-Q-TOF-MS/MS鉴别枳壳醇提物化学成分第58-78页
        1 实验材料第58-59页
            1.1 药品与试剂第58-59页
            1.2 实验仪器第59页
        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59-75页
            2.1 枳壳片的制备第59页
            2.2 供试品的配制第59-60页
            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60页
            2.4 LC-MS条件第60-61页
                2.4.1 色谱条件第60页
                2.4.2 质谱条件第60-61页
            2.5 实验结果第61-75页
                2.5.1 样品化学成分的鉴定第61页
                2.5.2 主要化合物裂解规律第61-75页
        3 小结讨论第75-78页
            3.1 小结第75-76页
            3.2 讨论第76-78页
                3.2.1 药材的选择第76页
                3.2.2 供试品制备第76-77页
                3.2.3 UPLC-Q-TOF-MS/MS分析条件的摸索第77页
                3.2.4 质谱分析模型的选择第77-78页
    第二章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化学成分差异研究第78-95页
        1 枳壳炮制品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研究第78-82页
            1.1 实验材料第78-79页
                1.1.1 药品与试剂第78页
                1.1.2 实验仪器第78-79页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79-82页
                1.2.1 样品的制备第79页
                1.2.2 供试品的配制第79页
                1.2.3 色谱条件及系统环境适应性实验第79-81页
                1.2.4 方法学考察第81-82页
                1.2.5 枳壳炮制品的指纹图谱构建第82页
                1.2.6 不同炮制品之间相似度分析第82页
        2 枳壳不同炮制品醇提物差异成分分析第82-93页
            2.1 实验材料第82-84页
                2.1.1 药品与试剂第82-84页
                2.1.2 实验仪器第84页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84-93页
                2.2.1 样品的制备第84页
                2.2.2 供试品的配制第84页
                2.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84-85页
                2.2.4 LC-MS条件第85-86页
                2.2.5 方法学考察第86-89页
                2.2.6 醇提物总离子流图第89页
                2.2.7 醇提物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第89-91页
                2.2.8 醇提物组间差异成分分析第91-93页
        3 小结讨论第93-95页
            3.1 小结第93-94页
                3.1.1 醇提物化学成分差异性分析第93-94页
                3.1.2 醇提物差异成分分析第94页
            3.2 讨论第94-95页
                3.2.1 样品的制备第94页
                3.2.2 分析模型的建立第94-95页
    第三章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改善胃肠功能作用比较第95-120页
        1 实验材料第95-96页
            1.1 实验动物第95页
            1.2 药品与试剂第95-96页
            1.3 实验仪器第96页
        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96-111页
            2.1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96-97页
                2.1.1 动物分组第96-97页
                2.1.2 动物给药方法第97页
            2.2 药品的制备第97页
                2.2.1 枳壳饮片的制备第97页
                2.2.2 药液的制备第97页
            2.3 动物造模第97-98页
                2.3.1 造模方法第97-98页
                2.3.2 造模评价第98页
            2.4 大鼠体重、食量测定第98-102页
                2.4.1 体重的测定第98页
                2.4.2 食量的测定第98-102页
            2.5 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测定第102-103页
                2.5.1 营养性半固体糊的制备第102页
                2.5.2 实验操作步骤第102页
                2.5.3 测定结果第102-103页
            2.6 GAS、MTL、VIP含量测定第103-108页
                2.6.1 血液采集第103-104页
                2.6.2 分析检测步骤第104-105页
                2.6.3 胃泌素(GAS)第105-106页
                2.6.4 胃动素(MTL)第106-107页
                2.6.5 血管活性肠肽(VIP)第107-108页
            2.7 模型大鼠给药前后胃的病理比较第108-111页
                2.7.1 胃组织石腊切片的制作第109-110页
                2.7.2 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第110页
                2.7.3 给药前后胃切片结果第110-11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11-120页
            3.1 小结第111-115页
                3.1.1 体重、食量的影响第111-113页
                3.1.2 对小肠推进率、胃残留率的影响第113页
                3.1.3 对血清GAS的影响第113-114页
                3.1.4 对血浆MTL的影响第114页
                3.1.5 对血清VIP的影响第114-115页
                3.1.6 给药前后大鼠胃的病理变化第115页
            3.2 讨论第115-120页
                3.2.1 动物模型的选择第115-116页
                3.2.2 阳性药的选择第116页
                3.2.3 对小肠推进率及胃排空率的影响第116-117页
                3.2.4 对血清GAS的影响第117-118页
                3.2.5 对血浆MTL的影响第118页
                3.2.6 对血清VIP的影响第118-120页
    第四章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及萃取部位对津液影响的比较第120-143页
        1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对正常小鼠津液的影响第120-125页
            1.1 实验材料第120-121页
                1.1.1 实验动物第120页
                1.1.2 药品与试剂第120-121页
                1.1.3 实验仪器第121页
            1.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121-125页
                1.2.1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121-122页
                1.2.2 药品的制备第122页
                1.2.3 饮水量增加量的测定第122页
                1.2.4 全血黏度(WBV)的测定第122-124页
                1.2.5 颌下腺AQP5含量的测定第124-125页
        2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对模型大鼠津液的影响第125-130页
            2.1 实验材料第125-126页
                2.1.1 实验动物第125页
                2.1.2 药品与试剂第125页
                2.1.3 实验仪器第125-126页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126-130页
                2.2.1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126-127页
                2.2.2 药品的制备第127页
                2.2.3 动物造模第127页
                2.2.4 唾液流率测定第127页
                2.2.5 颌下腺AQP5含量测定第127-130页
        3 凤眼片与枳壳片各萃取部位对正常小鼠津液的影响第130-136页
            3.1 实验材料第130-132页
                3.1.1 实验动物第130-131页
                3.1.2 药品与试剂第131页
                3.1.3 实验仪器第131-132页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132-136页
                3.2.1 动物分组第132页
                3.2.2 萃取部位药液制备及给药方式第132-133页
                3.2.3 对小鼠WBV的影响第133页
                3.2.4 对小鼠颌下腺AQP5的影响第133-136页
        4 小结与讨论第136-143页
            4.1 小结第136-139页
                4.1.1 醇提物对正常小鼠津液的影响第136-137页
                4.1.2 醇提物对模型大鼠津液的影响第137-138页
                4.1.3 各萃取部位对正常小鼠津液的影响第138-139页
            4.2 讨论第139-143页
                4.2.1 醇提物对正常小鼠津液的影响第139-140页
                4.2.2 醇提物对模型大鼠津液的影响第140-141页
                4.2.3 各萃取部位对全血黏度与AQP5的影响第141-143页
    第五章 凤眼片与枳壳片醇提物差异成分与AQP5的关联分析第143-150页
        1 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第143-144页
            1.1 实验材料第143页
            1.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43-144页
        2 3',4',3,5,6,7,8-heptamethoxyflavone归属部位的确定第144-147页
            2.1 实验仪器材料第144-145页
                2.1.1 实验仪器第144-145页
                2.1.2 实验材料第145页
            2.2 实验方法与结果第145-147页
                2.2.1 样品的制备第145页
                2.2.2 供试品的配制第145页
                2.2.3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第145页
                2.2.4 HPLC条件第145-146页
                2.2.5 操作步骤第146页
                2.2.6 实验结果第146-147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47-150页
            3.1 小结第147-148页
                3.1.1 正交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第147-148页
                3.1.2 3',4',3,5,6,7,8-heptamethoxyflavone归属部位的确定第148页
            3.2 讨论第148-150页
                3.2.1 关联分析方法的选用第148-149页
                3.2.2 差异成分所属萃取部位的分析第149-150页
    第六章 各萃取部位及单体化合物对HSG细胞AQP5的影响第150-167页
        1 实验材料第150-152页
            1.1 细胞第150页
            1.2 药品与试剂第150-151页
            1.3 实验仪器第151页
            1.4 受试药物制备第151-152页
        2 实验方法及结果第152-161页
            2.1 实验方法第152-153页
                2.1.1 HSG细胞的培养及药物处理第152页
                2.1.2 PCR法检测药物对HSG细胞AQP5 mRNA表达的影响第152-153页
                2.1.3 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HSG细胞AQP5蛋白表达影响第153页
            2.2 实验结果第153-161页
                2.2.1 萃取部位干预HSG细胞最适浓度分析第153页
                2.2.2 萃取部位对HSG细胞AQP5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53-154页
                2.2.3 单体化合物对HSG细胞活度和AQP5 mRNA表达的影响第154-160页
                2.2.4 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HSG细胞AQP5蛋白表达水平第160-161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61-167页
            3.1 小结第161-162页
                3.1.1 各萃取部位干预HSG细胞最适浓度第161页
                3.1.2 各萃取部位对AQP5 mRNA基因表达第161-162页
                3.1.3 部位B2和单体化合物3、12、13、14对AQP5 mRNA表达第162页
                3.1.4 单体化合物3、12与部位B2对AQP5蛋白表达第162页
            3.2 讨论第162-167页
                3.2.1 HSG细胞的选择第162-164页
                3.2.2 凤眼片炮制法缓燥原理第164-167页
结语与创新第167-170页
    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7-168页
    2 主要创新点第168页
    3 展望第168-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84页
附录第184-187页
    1 博士期间所发表论文第184页
    2 以往所发表论文第184-186页
    3 枳壳附图第186-187页
致谢第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珍宝丸在脊髓损伤再生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下一篇:酸敏感离子通道3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