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艺术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14-23页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第14-19页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9-21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1-23页
第一章 林那北生平与文学创作观第23-29页
    第一节 生平与文学历程第23-25页
    第二节 文学创作观第25-29页
        一、创作目的:追求真善美第25-26页
        二、创作内容:人与人性第26-27页
        三、创作理想:更多的丰富性第27-29页
第二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视角第29-42页
    第一节 全知视角下人物群像聚焦第30-32页
    第二节 限知视角的多类型呈现第32-37页
        一、男性视角第33-34页
        二、儿童视角第34-36页
        三、群体视角第36-37页
    第三节 视角转换第37-42页
        一、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第37-39页
        二、散点透视第39-40页
        三、多人物视角第40-42页
第三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时间第42-55页
    第一节 时序第42-46页
        一、线性叙事时间第42-44页
        二、时间倒错第44-46页
    第二节 停顿第46-49页
    第三节 频率第49-55页
        一、固定词汇第49-51页
        二、固定句子第51-52页
        三、固定事件第52-55页
第四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空间第55-67页
    第一节 物理空间第55-60页
        一、物理空间的类型第55-59页
            (一) 宏观的物理空间第55-57页
            (二) 微观的物理空间第57-59页
        二、物理空间的特点第59-60页
    第二节 心理空间第60-67页
        一、心理空间的类型第61-63页
        二、心理空间的呈现第63-67页
            (一) 景物描写法第63-64页
            (二) 动作描写法第64-65页
            (三) 心理透视法第65-67页
第五章 林那北小说的叙事语言第67-78页
    第一节 叙事语言的视觉化第67-70页
        一、创新词语搭配第68页
        二、精妙的比喻第68-70页
        三、极言式的夸张第70页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幽默感第70-73页
        一、戏仿第70-72页
        二、调侃第72-73页
    第三节 叙事语言的意象性第73-78页
        一、奢侈品与剑第74-75页
        二、河与树第75-78页
结语第78-80页
附录 林那北小说出版及获奖情况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复初期台籍文人有关台湾文化重建的思考与实践--以杨云萍为中心
下一篇:杜牧军事题材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