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原因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范围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时代的特殊性产物—一语言转换问题 | 第18-32页 |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台籍文人的政策讨论 | 第18-25页 |
第二节 多语言的尝试与撰写——杨云萍的语言实践 | 第25-27页 |
第三节 杨云萍的语言观 | 第27-32页 |
第三章 日本文化成果存留问题 | 第32-50页 |
第一节 日本文化成果弃留问题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杨云萍与台湾省编译馆 | 第35-50页 |
第四章 战后台湾文化重建中的两岸文化交流 | 第50-74页 |
第一节 杨云萍与“鲁迅热”——杨云萍对祖国文化的引进 | 第51-57页 |
第二节 杨云萍对台湾新文学的回顾与贡献 | 第57-69页 |
第三节 两岸文化交流的症结探讨 | 第69-7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附录 | 第84-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