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生物质炭化下原料与产物性质的关系及规模化生产系统的评价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生物质炭及生产技术发展的背景第13-23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生物质废弃物第14-15页
        1.2.1 生物质废弃物的种类及来源第14页
        1.2.2 生物质废弃物的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第14-15页
    1.3 生物质废弃物热裂解与生物质炭生产与应用第15-18页
        1.3.1 生物质热裂解与生物质炭生产技术第15-16页
        1.3.2 生物质炭的应用第16-18页
    1.4 生物质热裂解与炭化的装备技术第18-20页
    1.5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0-21页
        1.5.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5.2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1.6 技术路线第21-23页
第二章 不同原料生物质的炭化及产物评价第23-33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3-26页
        2.2.1 实验材料第23页
        2.2.2 生物质炭制备第23-25页
        2.2.3 分析测定方法第25-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1页
        2.3.1 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第26-29页
        2.3.2 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结构组成第29-30页
        2.3.3 生物质炭化学成分分析第30-31页
    2.4 讨论第31页
    2.5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生物质炭与其原料的养分和金属含量的差异第33-45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3.2.1 材料收集制备第33页
        3.2.2 分析方法第33-34页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4页
    3.3 结果分析第34-43页
        3.3.1 生物质炭化后的养分的回收率第34-37页
        3.3.2 不同原料及生物质炭全量及有效态金属含量第37-41页
        3.3.3 不同金属元素炭化前后形态变化第41-43页
    3.4 讨论第43-44页
        3.4.1 热裂解炭化对生物质原料的养分组成的影响第43页
        3.4.2 热裂解炭化对不同生物质中金属元素的影响第43-44页
    3.5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秸秆生物质炭的产品特性及其潜在环境应用第45-51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材料和方法第45-46页
        4.2.1 材料收集及生物质炭制备第45页
        4.2.2 实验方法第45-46页
        4.2.3 计算公式和数据分析第46页
    4.3 结果讨论分析第46-50页
        4.3.1 原料及生物质炭化学性质分析第46-48页
        4.3.2 生物质炭的微结构和表面功能分析第48-49页
        4.3.3 生物质炭的环境效益和潜在应用价值第49-50页
    4.4 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规模化秸秆生物质炭化工业系统的评价第51-59页
    5.1 引言第51页
    5.2 设计依据第51-52页
        5.2.1 实验材料第51-52页
        5.2.2 设计原理第52页
    5.3 大规模生物质连续炭化转窑工业系统的设计及性能测试第52-56页
        5.3.1 大规模生物质连续炭化转窑设计简介第52-54页
        5.3.2 性能测试第54-56页
    5.4 物料平衡及产品分析第56-58页
        5.4.1 物料平衡第56-57页
        5.4.2 产品分析第57-58页
    5.5 讨论第58页
    5.6 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6.1 全文总结第59-60页
    6.2 创新点第60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9页
作者简介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污染土壤化学淋洗机理及淋洗废水净化处理的研究
下一篇:轮轨式带式输送机的结构设计与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