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制造工艺论文

非等厚预置层连续移动局部感应熔覆工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感应器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2.2 感应熔覆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3 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局部熔覆感应器设计及仿真分析第18-39页
    2.1 局部熔覆感应器设计第18-21页
        2.1.1 局部熔覆感应器设计的基本要求第18-19页
        2.1.2 局部熔覆感应器几何模型第19-21页
    2.2 感应加热过程中的理论分析及计算第21-30页
        2.2.1 感应器与感应电源负载匹配分析第21-24页
        2.2.2 被加热零件表面磁场强度的计算第24-30页
    2.3 局部熔覆感应器加热过程温度场仿真分析第30-36页
        2.3.1 加热性能第30-33页
        2.3.2 温度均匀性第33-36页
    2.4 局部熔覆感应器加热性能实验第36-38页
        2.4.1 温度测量方法第36-37页
        2.4.2 实验验证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3章 感应熔覆合金粉末预置层制备工艺第39-48页
    3.1 实验材料第39-40页
        3.1.1 基体材料第39页
        3.1.2 合金粉末第39-40页
        3.1.3 粘结剂第40页
    3.2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40-42页
    3.3 基体材料预处理第42页
    3.4 合金粉末预置层制备工艺第42-46页
        3.4.1 粘结剂含量对熔覆层的影响第42-44页
        3.4.2 预热工序对熔覆层的影响第44-46页
        3.4.3 合金粉末预置层制备工艺流程及配比第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几何尺寸和组织性能影响第48-59页
    4.1 实验方案及组织性能检测方法第48-49页
        4.1.1 实验整体设计方案第48页
        4.1.2 熔覆层组织性能检测方法第48-49页
    4.2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几何尺寸的影响第49-53页
        4.2.1 正交实验方案第49-50页
        4.2.2 正交实验结果第50-51页
        4.2.3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几何尺寸的影响第51-53页
    4.3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组织性能的影响第53-58页
        4.3.1 单因素实验方案第53页
        4.3.2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显微组织的影响第53-56页
        4.3.3 工艺参数对熔覆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第56-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非等厚预置层感应熔覆过程温度场仿真分析第59-75页
    5.1 前处理第59-66页
        5.1.1 问题的描述及简化第59-60页
        5.1.2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60-62页
        5.1.3 网格模型的划分第62-63页
        5.1.4 材料物理性能参数第63-64页
        5.1.5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第64-66页
    5.2 加载及求解过程第66-67页
    5.3 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验证第67-68页
    5.4 温度场仿真结果第68-74页
        5.4.1 预置层表面与基体材料表面的温度云图第68-71页
        5.4.2 预置层表面移动路径上点的温度变化曲线第71-72页
        5.4.3 预置层厚度差值对温度场的影响第72-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6章 非等厚预置层感应熔覆工艺磨损区间实验第75-93页
    6.1 实验材料及方案第75-77页
        6.1.1 实验材料第75-76页
        6.1.2 实验方案第76-77页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92页
        6.2.1 熔覆温度第77-79页
        6.2.2 几何尺寸第79-81页
        6.2.3 显微组织第81-88页
        6.2.4 显微硬度第88-92页
    6.3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7章 结论第93-95页
    7.1 研究总结第93-94页
    7.2 研究展望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沥青混合料穿透型水气扩散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基于产品服务系统的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研究--以共享单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