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特种物理性质合金论文--特种热性质合金论文

镍基高温合金“团簇加连接原子”成分式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主要符号表第18-19页
1 绪论第19-41页
    1.1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第19-26页
        1.1.1 变形高温合金第19-21页
        1.1.2 铸造高温合金第21-24页
        1.1.3 粉末高温合金第24-26页
        1.1.4 镍基高温合金发展小结第26页
    1.2 镍基高温合金的合金设计方法简介第26-34页
        1.2.1 相计算简介第26-31页
        1.2.2 计算机技术与合金成分设计第31-34页
        1.2.3 合金设计方法小结第34页
    1.3 化学近程序及“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第34-39页
        1.3.1 化学近程序第34-35页
        1.3.2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第35-3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39-41页
2 镍基高温合金成分式的建立第41-67页
    2.1 引言第41页
    2.2 团簇的选择第41-43页
        2.2.1 FCC-Ni的团簇选择第41-42页
        2.2.2 L1_2-AlNi_3团簇的选择第42-43页
    2.3 合金化元素的分类第43-46页
        2.3.1 元素作用分类第43-44页
        2.3.2 混合焓分类与合金矢量图第44-46页
    2.4 合金成分式的建立第46-48页
    2.5 镍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第48页
    2.6 成分分析第48-64页
        2.6.1 成分规律的分析第48-55页
        2.6.2 合金成分的优化第55-59页
        2.6.3 析出相γ'体积分数的预测第59-64页
    2.7 本章小结第64-67页
3 镍基高温合金“成分——性能”关系分析第67-99页
    3.1 引言第67-69页
    3.2 键的种类与数量第69-72页
        3.2.1 结构体系键第69-71页
        3.2.2 成分体系键第71-72页
        3.2.3 键计算小结第72页
    3.3 键的强度第72-83页
        3.3.1 键焓简介第72-74页
        3.3.2 10种晶体相中的团簇定义第74-82页
        3.3.3 键焓计算第82-83页
    3.4 性能分析第83-97页
        3.4.1 键焓与性能第83-92页
        3.4.2 成分式的相关参数与性能关系第92-97页
    3.5 本章小结第97-99页
4 合金的成分设计与性能分析第99-127页
    4.1 引言第99页
    4.2 合金成分设计第99-100页
    4.3 实验方法第100-102页
        4.3.1 样品制备第100页
        4.3.2 热处理工艺第100-102页
        4.3.3 γ'粗化分析第102页
    4.4 样品基础测试结果第102-106页
        4.4.1 合金成分分析第102-105页
        4.4.2 初熔温度测试第105-106页
    4.5 析出相γ'的粗化(A组与B组)第106-120页
        4.5.1 长期时效(A组与B组)第106-115页
        4.5.2 持久实验(A组与B组)第115-120页
    4.6 持久测试与性能预测(C组)第120-122页
    4.7 本章小结第122-127页
5 结论与展望第127-131页
    5.1 结论第127-129页
    5.2 创新点第129页
    5.3 展望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41页
附录A 镍基高温合金成分式及相关参数第141-151页
附录B Friedel振荡相关参数第151-155页
附录C 键计算举例第155-163页
附录D 10种晶体相中的团簇定义第163-166页
附录E 第3、4章合金标注第166-17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73-175页
致谢第175-176页
作者简介第176页

论文共1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打印扫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密集生成对抗网络的磁瓦表面缺陷检测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