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1-15页 |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3页 |
| 1.2.1 基础地质工作 | 第12页 |
| 1.2.2 科研工作 | 第12页 |
| 1.2.3 研究区构造岩浆演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1.2.4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1.2.5 存在问题 | 第13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1.4 工作进展与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 1.4.1 工作进展 | 第14页 |
| 1.4.2 完成工作量 | 第14-15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9页 |
| 2.1 地层 | 第16-17页 |
| 2.2 构造背景 | 第17-19页 |
| 2.2.1 主要断裂特征 | 第17页 |
| 2.2.2 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 第17-19页 |
| 第3章 早古生代晚期-晚古生代早期花岗岩特征及构造背景 | 第19-45页 |
| 3.1 岩浆岩地质特征 | 第19-20页 |
| 3.2 岩石学特征 | 第20-21页 |
| 3.3 岩石化学特征 | 第21-24页 |
| 3.4 花岗岩稀土元素特征 | 第24-25页 |
| 3.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25-26页 |
| 3.6 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花岗岩侵位时代 | 第26-28页 |
| 3.7 岩石成因类型 | 第28-31页 |
| 3.8 地质构造背景 | 第31-45页 |
| 第4章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花岗岩特征及构造背景 | 第45-84页 |
| 4.1 岩浆岩地质特征 | 第45-46页 |
| 4.2 岩石学特征 | 第46-50页 |
| 4.3 岩石化学特征 | 第50-54页 |
|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4-57页 |
| 4.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7-59页 |
| 4.6 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花岗岩侵位时代 | 第59-62页 |
| 4.7 岩石成因类型 | 第62-64页 |
| 4.8 地质构造背景 | 第64-84页 |
| 第5章 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分析 | 第84-97页 |
| 5.1 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 第84-87页 |
| 5.1.1 裂变径迹的形成及观测 | 第84页 |
| 5.1.2 年龄测定 | 第84-86页 |
| 5.1.3 裂变径迹退火 | 第86-87页 |
| 5.2 野马泉地区隆升剥露历史 | 第87-97页 |
| 5.2.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87-88页 |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8-93页 |
| 5.2.3 地质热演化历史 | 第93-94页 |
| 5.2.4 隆升速率及隆升程度 | 第94-9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97-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6页 |
| 附录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