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6页 |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法概述 | 第11-15页 |
·水污染现状 | 第11页 |
·人工湿地生态技术 | 第11-13页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特点和优点 | 第13-14页 |
·人工湿地氮处理遇到的难题 | 第14-15页 |
2. 人工湿地去除污水氮的机理 | 第15-16页 |
·人工湿地去除氮的物理作用 | 第15页 |
·人工湿地去除氮的化学作用 | 第15页 |
·人工湿地去除氮的生物作用 | 第15-16页 |
3.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植物的综合贡献 | 第16-19页 |
·植物对无机物的去除 | 第16-17页 |
·植物对有机物的去除 | 第17页 |
·植物的气体运输和根区的氧气释放 | 第17页 |
·植物释放含碳化合物 | 第17-18页 |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作用 | 第18-19页 |
4.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作用 | 第19-21页 |
5. 人工湿地中植物除净化之外的生态价值 | 第21-22页 |
·生态美学价值及经济价值 | 第21页 |
·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 | 第21-22页 |
6. 植物对氮形态响应研究综述 | 第22-25页 |
·NH_4~+的毒性作用 | 第23-25页 |
·植物与氮形态的研究进展及不足 | 第25页 |
7. 研究目标及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1. 备选植物种标准 | 第26-28页 |
·人工湿地选择植物的原则 | 第26页 |
·人工湿地主要植物工具种特点 | 第26-28页 |
·石荠苧属物种 | 第28页 |
2. 实验设计及植物生长条件 | 第28-29页 |
3. 生长参数测定与相关计算 | 第29-30页 |
4. 氮浓度测定及氮积累量计算 | 第30页 |
5. 统计分析 | 第30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30-67页 |
1. 中国生活污水氮排放量 | 第30-31页 |
2. 中国人工湿地入水氮形态 | 第31-32页 |
3. 实验植物对不同氮形态比例的响应 | 第32-57页 |
·黑麦草 | 第32-36页 |
·美人蕉 | 第36-41页 |
·菖蒲 | 第41-44页 |
·黄菖蒲 | 第44-48页 |
·菩提子 | 第48-53页 |
·吉祥草 | 第53-57页 |
4. 近缘植物对不同氮形态比例的响应 | 第57-62页 |
·形态 | 第58-60页 |
·生物量 | 第60-62页 |
5. 基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62-67页 |
·美人蕉 | 第62-64页 |
·菩提子 | 第64-67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67-76页 |
1. 人工湿地常用工具种对NO_3~-和NH_4~+的响应 | 第67-68页 |
2. 不同科植物对NO_3~-,NH_4~+的响应特点 | 第68-72页 |
3. 同属植物对氮形态响应的异同 | 第72-73页 |
4. 沙基质中微生物的作用 | 第73-74页 |
5. 人工湿地植物种配置建议 | 第74-76页 |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1. 结论 | 第76-77页 |
2. 研究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1页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