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9-13页 |
1.3.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研究 | 第9-11页 |
1.3.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 | 第11-12页 |
1.3.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传导研究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2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2.1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 | 第15-18页 |
2.1.1 信用风险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2.1.2 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16-18页 |
2.2 金融风险传导理论 | 第18-21页 |
2.2.1 金融风险传导的概念及特点 | 第18-19页 |
2.2.2 金融风险传导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19-21页 |
第3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的形成 | 第21-29页 |
3.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交易模式 | 第22-25页 |
3.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的信用问题 | 第25-27页 |
3.3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的信用风险成因 | 第27-29页 |
第4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的传导 | 第29-42页 |
4.1 操作风险向信用风险传导 | 第29-31页 |
4.2 市场风险向信用风险传导 | 第31-39页 |
4.2.1 传导主体 | 第31页 |
4.2.2 传导路径 | 第31-33页 |
4.2.3 传导模型 | 第33-35页 |
4.2.4 传导效应 | 第35-39页 |
4.3 风险传导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积聚 | 第39-42页 |
第5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存货质押融资信用风险的管理对策 | 第42-46页 |
5.1 风险源管理——信用制度建立 | 第42-43页 |
5.2 弱化风险传导效应——交易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筛选 | 第43-44页 |
5.3 改变风险传导路径——引入保险机制与风险对冲 | 第44-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7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