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对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国内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2. 纳米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 第18-39页 |
| ·纳米流体制备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纳米流体稳定性机理 | 第19-20页 |
| ·悬浮液颗粒间的位能曲线 | 第19-20页 |
| ·悬浮液颗粒的动力学分析 | 第20页 |
| ·影响纳米流体稳定性的因素 | 第20-22页 |
| ·均匀设计法 | 第22-23页 |
| ·Al_2O_3—水纳米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 第23-28页 |
| ·Al_2O_3—水纳米流体制备 | 第23-2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5页 |
| ·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 第25-27页 |
| ·各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25-26页 |
| ·各因素对悬浮液稳定性强弱影响分析 | 第26-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稳定性分析 | 第28-32页 |
| ·多壁碳纳米管纳米流体制备 | 第28-29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 第30-31页 |
| ·结论 | 第31-32页 |
| ·SiO_2—水纳米流体制备及稳定性分析 | 第32-37页 |
| ·SiO_2—水纳米流体的配制 | 第32-3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悬浮液稳定性分析 | 第35-36页 |
| ·悬浮液稳定性机理分析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3. 纳米流体大空间沸腾换热实验台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39-40页 |
| ·大空间沸腾换热实验方案 | 第40-41页 |
| ·沸腾表面几何形状 | 第40页 |
| ·沸腾容器的选择 | 第40-41页 |
| ·热电偶的安装 | 第41页 |
| ·大空间沸腾换热实验台 | 第41-45页 |
| ·实验台重复性验证 | 第45页 |
| ·热电偶标定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 | 第48-68页 |
| ·除噪处理 | 第48-55页 |
| ·热电偶测量中的干扰 | 第50-52页 |
| ·热电偶抗干扰处理 | 第52-53页 |
| ·小波除噪及数据处理程序 | 第53-55页 |
| ·水的沸腾曲线 | 第55-56页 |
| ·Al_2O_3纳米流体沸腾曲线 | 第56-59页 |
| ·CNTS纳米流体沸腾曲线 | 第59-62页 |
| ·SiO_2纳米流体沸腾曲线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8-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作者简历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