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中国建筑史论文

民国时期南京建筑营造业初探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0 绪论第9-15页
    0.1 研究背景第9页
    0.2 研究内容第9-10页
    0.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页
    0.4 相关研究现状第10-12页
    0.5 研究对象和时间界定第12-14页
    0.6 论文框架第14-15页
第一章 南京民国时期建筑营造业的成长背景和行业概况第15-22页
    1.1 民国南京城市发展和建设概况第15-17页
    1.2 近代中国营造业的基本概况第17-18页
        1.2.1 从工匠系统至营造业的转变第17页
        1.2.2 营造业在转型期建设活动中的作用第17-18页
    1.3 民国时期代表性城市的营造业发展概况第18-21页
    1.4 小结第21-22页
第二章 民国时期南京建筑营造业行业状况和运行机制第22-44页
    2.1 民国时期南京营造商整体状况第22-25页
        2.1.1 民国时期南京营造商的起源第22页
        2.1.2 民国时期南京营造商的数量第22-23页
        2.1.3 营造厂的配置第23-25页
        2.1.4 民国时期南京营造业的发展概述第25页
    2.2 民国南京建筑营造业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第25-32页
        2.2.1 资质认定和相关法规文件第25-30页
        2.2.2 政府对营造业管理的法规第30-32页
    2.3 民国南京建筑营造业运行机制第32-35页
        2.3.1 工程招投标制度第32-34页
        2.3.2 工程合同等业务文书第34-35页
        2.3.3 施工及监管过程第35页
    2.4 民国南京建筑营造业行会组织第35-38页
        2.4.1 南京市营造业同业公会的成立第35-36页
        2.4.2 南京市营造业同业公会章程第36-37页
        2.4.3 南京市营造业同业公会的公共职能第37-38页
    2.5 营造商与相关群体的互动第38-43页
        2.5.1 营造商的整体社会形象第38-40页
        2.5.2 营造商与政府第40页
        2.5.3 营造商与业主第40-41页
        2.5.4 营造商与建筑师第41-42页
        2.5.5 营造商与工程监理人员第42页
        2.5.6 营造商与建筑工人第42-43页
    2.6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南京的代表性营造厂第44-55页
    3.1 陈明记营造厂第44-47页
    3.2 馥记营造厂第47-50页
    3.3 陆根记营造厂第50-52页
    3.4 新金记康号营造厂第52-54页
    3.5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民国建筑营造业的现代转型第55-65页
    4.1 建筑体系转变下的营造业第55-61页
        4.1.1 新建筑技术体系的引入第55-57页
        4.1.2 新型施工技术的实践第57-58页
        4.1.3 对新建筑技术知识的传播第58-59页
        4.1.4 对西方建筑语言和技术的调适第59-61页
    4.2 营造业的新型经营模式第61-64页
        4.2.1 观念上的转变第62页
        4.2.2 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引入第62-63页
        4.2.3 从个体生产到股份制经营第63页
        4.2.4 跨地域、跨行业投资经营第63-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结语第65-68页
    5.1 民国时期南京建筑营造业的基本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65-66页
        5.1.1 民国南京营造业的基本特点第65页
        5.1.2 民国南京营造业存在的问题第65-66页
    5.2 民国时期南京营造业的价值与意义第66页
    5.3 后续研究的建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图片来源第72-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古城区交通发展模式及优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