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太赫兹波简介 | 第10-12页 |
1.2.1 太赫兹波的产生 | 第10-11页 |
1.2.2 太赫兹波的探测 | 第11-12页 |
1.2.3 太赫兹波的特性 | 第12页 |
1.3 太赫兹光谱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太赫兹光谱实验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太赫兹光谱实验与理论方法概述 | 第16-29页 |
2.1 太赫兹光谱实验测量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2.1.1 实验仪器介绍 | 第16-17页 |
2.1.2 样品制备方法 | 第17页 |
2.1.3 数据处理原理 | 第17-19页 |
2.2 太赫兹光谱理论分析方法概述 | 第19-23页 |
2.2.1 太赫兹吸收光谱原理 | 第19页 |
2.2.2 密度泛函理论 | 第19-21页 |
2.2.3 基组函数 | 第21-22页 |
2.2.4 常用量化软件 | 第22-23页 |
2.3 CRYSTAL14使用方法 | 第23-29页 |
2.3.1 软件安装与运行 | 第23-24页 |
2.3.2 输入文件的编写 | 第24-25页 |
2.3.3 CRYSTAL14在太赫兹光谱预测中的应用 | 第25-29页 |
第三章 氨基酸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29-50页 |
3.1 氨基酸简介 | 第29-30页 |
3.2 基于L-丙氨酸的氨基酸太赫兹光谱理论模型构建 | 第30-39页 |
3.2.1 L-丙氨酸的性质及结构 | 第30-31页 |
3.2.2 L-丙氨酸太赫兹实验光谱 | 第31页 |
3.2.3 计算模型构建及参数选择 | 第31-34页 |
3.2.4 两种模型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34-36页 |
3.2.5 基于GGA泛函的模拟计算 | 第36-39页 |
3.3 L-天冬氨酸、L-精氨酸和L-酪氨酸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39-48页 |
3.3.1 L-天冬氨酸太赫兹光谱计算 | 第39-43页 |
3.3.2 L-精氨酸和L-酪氨酸太赫兹光谱计算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维生素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50-59页 |
4.1 维生素简介 | 第50页 |
4.2 抗坏血酸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50-54页 |
4.2.1 抗坏血酸太赫兹实验光谱 | 第50-51页 |
4.2.2 优化和频率计算参数设置 | 第51-52页 |
4.2.3 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2-54页 |
4.3 吡哆素太赫兹光谱理论研究 | 第54-57页 |
4.3.1 吡哆素太赫兹实验光谱 | 第54-55页 |
4.3.2 优化和频率计算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4.3.3 计算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总结 | 第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