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多相分段反应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深度脱木素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深度脱木素技术的原理 | 第10-11页 | 
| 1.2.2 深度脱木素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1.3 置换蒸煮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置换蒸煮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 1.3.2 置换蒸煮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3-15页 | 
| 1.4 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15-20页 | 
| 1.4.1 PLC发展与应用 | 第15-16页 | 
| 1.4.2 PLC的特点 | 第16-17页 | 
| 1.4.2.1 功能丰富 | 第16页 | 
| 1.4.2.2 性能可靠 | 第16-17页 | 
| 1.4.2.3 使用方便 | 第17页 | 
| 1.4.3 组态软件的发展与应用 | 第17-18页 | 
| 1.4.4 MCGS的特点 | 第18-20页 | 
| 1.5 H因子的应用 | 第20-21页 | 
|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及内容 | 第21-22页 | 
| 1.6.1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1页 |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多功能多相分段反应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 | 第22-32页 | 
| 2.1 材料及方法 | 第22页 | 
| 2.1.1 材料及仪器仪表选用 | 第22页 | 
| 2.1.2 机械结构设计方法 | 第22页 | 
| 2.2 反应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方案 | 第22-31页 | 
| 2.2.1 反应装置的流程设计 | 第23-24页 | 
| 2.2.2 反应装置的组装设计 | 第24-28页 | 
| 2.2.3 反应装置的结构说明 | 第28-31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多功能多相分段反应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 第32-42页 | 
| 3.1 系统设计方法 | 第32页 | 
| 3.2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32-37页 | 
| 3.2.1 PLC主控程序设计 | 第32-34页 | 
| 3.2.1.1 顺序控制系统 | 第32-34页 | 
| 3.2.1.2 温度控制系统 | 第34页 | 
| 3.2.2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34-37页 | 
| 3.3 H因子在线计算系统设计 | 第37-41页 | 
| 3.3.1 相对反应速率常数的高斯曲线拟合 | 第37-39页 | 
| 3.3.2 H因子在线计算设计方案 | 第39-40页 | 
| 3.3.3 系统的应用分析 | 第40-41页 | 
| 3.3.3.1 案例应用分析 | 第40页 | 
| 3.3.3.2 实验应用分析 | 第40-41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尾叶桉硫酸盐法分段反应蒸煮 | 第42-52页 | 
| 4.1 原料 | 第42页 | 
| 4.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2-43页 | 
| 4.3 实验条件、方法及分析方法 | 第43-45页 | 
| 4.3.1 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 4.3.1.1 尾叶桉分段反应蒸煮工艺条件 | 第43-44页 | 
| 4.3.1.2 尾叶桉常规蒸煮正交实验条件 | 第44页 | 
| 4.3.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4.3.2.1 分段反应蒸煮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 4.3.2.2 常规蒸煮正交实验方法 | 第45页 | 
| 4.3.3 分析方法 | 第45页 |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 4.4.1 尾叶桉硫酸盐法分段反应蒸煮 | 第45-47页 | 
| 4.4.2 尾叶桉硫酸盐法常规蒸煮 | 第47-50页 | 
| 4.4.3 分段反应蒸煮对尾叶桉浆料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4.4.4 反应装置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 第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本文结论 | 第52-53页 |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