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病害的调查与新病害病原鉴定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食用菌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世界食用菌生产现状 | 第11页 |
| ·我国食用菌生产现状 | 第11-12页 |
| ·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 | 第12-13页 |
| ·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特点 | 第12-13页 |
| ·食用菌病害发生的原因 | 第13页 |
| ·食用菌病害病原菌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侵染性病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竞争性病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食用菌病害的诊断 | 第16-17页 |
| ·病原菌形态学 | 第16页 |
| ·选择性培养基 | 第16页 |
| ·生物化学指标 | 第16-17页 |
| ·核酸技术 | 第17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食用菌病害的调查 | 第19-2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 ·材料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6页 |
| ·病害调查结果 | 第20页 |
| ·不同寄主病样采集统计表 | 第20-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食用菌病原真菌的鉴定 | 第27-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方法 | 第28-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 ·新病害的病原菌鉴定 | 第30-34页 |
| ·重要病害的病原菌鉴定 | 第34-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食用菌病原细菌的鉴定 | 第41-6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51页 |
| ·材料 | 第41-45页 |
| ·方法 | 第45-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 ·新病害的病原菌鉴定——杏鲍菇黄萎病 | 第51-54页 |
| ·平菇褐斑病 | 第54-58页 |
| ·金针菇褐腐病 | 第58-61页 |
| ·本章小节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2-66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食用菌病害的调查 | 第62页 |
| ·三种食用菌新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 第62页 |
| ·食用菌重要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 第62-63页 |
| ·讨论 | 第63-66页 |
| ·三种食用菌新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 第63-64页 |
| ·食用菌重要病害病原菌的鉴定 | 第64-65页 |
| ·对于食用菌病害防治的建议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