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员工援助计划(EAP)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目的第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4-15页
        1.3.2 调查研究法第15页
        1.3.3 案例分析法第15页
        1.3.4 统计分析法第15页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5-17页
    1.5 创新点第17-19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9-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研究型大学第19-20页
        2.1.2 高端人才第20页
        2.1.3 员工援助计划第20-22页
    2.2 员工援助计划研究综述第22-26页
        2.2.1 员工援助计划的内容第22-23页
        2.2.2 员工援助计划的执行模式第23-24页
        2.2.3 员工援助计划的应用第24-25页
        2.2.4 其他相关研究第25-26页
    2.3 理论基础第26-28页
        2.3.1 压力管理理论第26-27页
        2.3.2 心理契约理论第27-28页
    2.4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EAP需求调查分析第29-52页
    3.1 研究设计第29-35页
        3.1.1 量表的编制第29页
        3.1.2 样本的选取第29-30页
        3.1.3 研究程序第30-31页
        3.1.4 量表的信度检验第31页
        3.1.5 量表的效度分析及修正第31-35页
    3.2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工作压力现状分析第35-43页
        3.2.1 工作压力现状分析第36页
        3.2.2 工作压力差异性分析第36-43页
    3.3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压力管理需求分析第43-47页
        3.3.1 员工援助计划与心理契约理论模型第43-44页
        3.3.2 员工援助计划与心理契约研究假设第44-45页
        3.3.3 研究假设检验第45-47页
    3.4 个体访谈结果第47-49页
    3.5 调查结论第49-52页
        3.5.1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具有较高的压力水平第49-50页
        3.5.2 针对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的压力管理服务缺乏第50-51页
        3.5.3 EAP对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的心理契约有正向影响第51-52页
第四章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EAP服务体系的构建第52-61页
    4.1 EAP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的原则第52-54页
        4.1.1 保密原则与自愿参与原则第52-53页
        4.1.2 预防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第53页
        4.1.3 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第53-54页
    4.2 EAP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的前提条件第54-57页
        4.2.1 高层管理者的认可和支持第54-55页
        4.2.2 组织内部各部门的配合第55页
        4.2.3 充足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培训措施第55-56页
        4.2.4 专业的EAP从业人员第56-57页
    4.3 EAP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的模式第57页
    4.4 EAP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的内容第57-58页
    4.5 EAP在研究型大学中实施的步骤第58-61页
        4.5.1 管理分析和制定计划书第58-59页
        4.5.2 宣传和推广阶段第59页
        4.5.3 具体实施阶段第59-60页
        4.5.4 效果评估和反馈第60-61页
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EAP的应用研究第61-66页
    5.1 案例分析第61-63页
        5.1.1 机构简介第61页
        5.1.2 运作方式第61-63页
        5.1.3 小结第63页
    5.2 研究型大学实施EAP应注意的问题第63-66页
        5.2.1 加强对EAP的宣传和推广第63-64页
        5.2.2 针对性和综合性相结合第64页
        5.2.3 专业能力的提升第64-65页
        5.2.4 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第65-6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第66-68页
    6.1 主要结论第66-67页
    6.2 研究不足第67页
    6.3 未来研究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74页
附录B:试调查问卷第74-78页
附录C:正式问卷第78-81页
附录D:访谈提纲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行A支行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下一篇: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可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内容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