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0-13页 |
1.2 多主元合金概念 | 第13-15页 |
1.2.1 多主元合金的提出 | 第13页 |
1.2.2 多主元合金含义 | 第13-15页 |
1.3 多主元合金特性 | 第15-16页 |
1.3.1 热力学方面:高熵效应 | 第15页 |
1.3.2 动力学方面:迟滞扩散效应 | 第15页 |
1.3.3 结构方面:晶格畸变效应 | 第15页 |
1.3.4 性能方面:鸡尾酒效应 | 第15-16页 |
1.4 多主元合金组织与性能 | 第16-18页 |
1.4.1 多主元合金的显微组织特点 | 第16页 |
1.4.2 多主元合金的性能特点 | 第16-18页 |
1.5 多主元合金的制备工艺 | 第18-19页 |
1.6 多主元高熵合金在耐辐射结构材料领域的应用 | 第19-21页 |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1.7.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第2章 试验过程及研究方法 | 第24-36页 |
2.1 成分设计 | 第24-28页 |
2.1.1 合金固溶体形成的判据 | 第24页 |
2.1.2 合金元素的选择 | 第24-25页 |
2.1.3 合金中各组分占比设计 | 第25-28页 |
2.2 合金的制备 | 第28-30页 |
2.2.1 多主元合金的配方 | 第28页 |
2.2.2 多主元合金的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2.2.3 试样的切割 | 第29-30页 |
2.3 组织结构测试分析 | 第30-33页 |
2.3.1 X射线衍射测试 | 第30-31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页 |
2.3.3 电子背散射衍射 | 第31-32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2-33页 |
2.3.5 热分析 | 第33页 |
2.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2.4.1 维氏硬度 | 第33-34页 |
2.4.2 压缩试验 | 第34页 |
2.5 辐照试验 | 第34-36页 |
第3章 三元系低活化多主元合金的研究 | 第36-54页 |
3.1 Fe-Cr-V合金组织的研究 | 第36-43页 |
3.1.1 合金的相组成(XRD) | 第36-37页 |
3.1.2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37-42页 |
3.1.3 合金的热稳定性 | 第42-43页 |
3.2 Fe-Cr-V合金机械性能的研究 | 第43-44页 |
3.2.1 合金的维氏硬度 | 第43-44页 |
3.2.2 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44页 |
3.3 Fe-Cr-V合金抗辐照性能研究 | 第44-45页 |
3.4 Ti-Cr-V合金组织的研究 | 第45-50页 |
3.4.1 合金的相组成(XRD) | 第45-46页 |
3.4.2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46-49页 |
3.4.3 合金的热稳定性 | 第49-50页 |
3.5 Ti-Cr-V合金机械性能的研究 | 第50-52页 |
3.5.1 合金的维氏硬度 | 第50页 |
3.5.2 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四元系低活化多主元合金的研究 | 第54-64页 |
4.1 Fe-Ti-Cr-V合金显微组织的研究 | 第54-60页 |
4.1.1 合金的相组成(XRD) | 第54-55页 |
4.1.2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55-60页 |
4.2 Fe-Ti-Cr-V合金机械性能的研究 | 第60-62页 |
4.2.1 合金的维氏硬度 | 第60页 |
4.2.2 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60-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五元系低活化多主元合金的研究 | 第64-74页 |
5.1 Fe-Ti-Cr-V-W合金显微组织的研究 | 第64-70页 |
5.1.1 合金的相组成(XRD) | 第64-66页 |
5.1.2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66-70页 |
5.2 Fe-Ti-Cr-V-W合金机械性能的研究 | 第70-72页 |
5.2.1 合金的维氏硬度 | 第70页 |
5.2.2 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 第70-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结论 | 第74-75页 |
6.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