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5-2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8-25页 |
1.2.1 水库诱发地震 | 第18-20页 |
1.2.2 动荷载作用下边坡岩体的累积损伤 | 第20-23页 |
1.2.3 层状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 | 第23-25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26-29页 |
2 频发微震下层状岩质边坡的振动台试验设计 | 第29-49页 |
2.1 相似关系与相似材料 | 第29-35页 |
2.1.1 相似关系设计 | 第29-32页 |
2.1.2 相似材料的选取 | 第32-33页 |
2.1.3 材料配比确定 | 第33-35页 |
2.2 试验设备与边坡模型箱 | 第35-38页 |
2.2.1 试验设备 | 第35-36页 |
2.2.2 试验边坡模型箱 | 第36-38页 |
2.3 边坡模型制作及传感器埋设 | 第38-43页 |
2.3.1 典型层状岩质边坡的概化设计 | 第38-39页 |
2.3.2 边坡模型的浇筑 | 第39-42页 |
2.3.3 加速度计的保护及埋设 | 第42-43页 |
2.4 加载波的选取及加载方案 | 第43-47页 |
2.4.1 加载波的选取 | 第43-45页 |
2.4.2 加载方案 | 第45-47页 |
2.5 振动台试验流程 | 第47-4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3 典型层状岩质边坡的累积损伤演化过程及失稳模式 | 第49-83页 |
3.1 坡体损伤变量的定义 | 第49-54页 |
3.1.1 边坡动力特性参数及其识别 | 第50-53页 |
3.1.2 基于动力特性参数的岩体损伤识别 | 第53-54页 |
3.2 坡体的累积损伤演化过程 | 第54-61页 |
3.2.1 典型坡体动力特性参数的变化 | 第55-59页 |
3.2.2 典型坡体损伤度D的变化规律 | 第59-61页 |
3.3 坡体动力响应的变化规律 | 第61-67页 |
3.3.1 坡体动力响应基本特征 | 第61-66页 |
3.3.2 不同损伤阶段边坡动力响应的变化 | 第66-67页 |
3.4 坡体破坏发展过程及失稳模式 | 第67-80页 |
3.4.1 缓倾顺层岩质边坡 | 第67-70页 |
3.4.2 中倾顺层岩质边坡 | 第70-72页 |
3.4.3 陡倾顺层岩质边坡 | 第72-75页 |
3.4.4 反倾层状岩质边坡 | 第75-77页 |
3.4.5 典型坡体的失稳演化过程对比分析 | 第77-8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0-83页 |
4 典型层状岩质边坡累积损伤及失稳过程的数值实现 | 第83-111页 |
4.1 层状岩质边坡的UDEC数值计算模型 | 第83-88页 |
4.1.1 UDEC离散元简介 | 第83-84页 |
4.1.2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84-86页 |
4.1.3 模型参数与边界条件的选取 | 第86-88页 |
4.2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 第88-90页 |
4.2.1 边坡稳定性系数法 | 第89-90页 |
4.2.2 累积永久位移法与疲劳寿命法 | 第90页 |
4.3 多次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变形及稳定性变化特征 | 第90-109页 |
4.3.1 累积永久位移及稳定性系数的变化规律 | 第90-104页 |
4.3.2 四个典型边坡的失稳破坏全过程分析 | 第104-10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5 频发微震下层状岩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杉树槽滑坡为例 | 第111-135页 |
5.1 杉树槽滑坡概况 | 第111-114页 |
5.2 频发微震下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 | 第114-119页 |
5.2.1 边坡模型建立 | 第114-115页 |
5.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115-119页 |
5.3 层状边坡动力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119-133页 |
5.3.1 计算模型工况设计 | 第120-122页 |
5.3.2 地震荷载幅值 | 第122-126页 |
5.3.3 坡体岩层厚度 | 第126-129页 |
5.3.4 边坡坡角 | 第129-13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5-13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135-137页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37页 |
6.3 后续展望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附录 | 第149-150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49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第149-150页 |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50页 |
D.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