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主要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终身监禁的基础问题 | 第13-23页 |
第一节 终身监禁的概念及特征 | 第13-15页 |
一、终身监禁的概念 | 第13-14页 |
二、终身监禁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二节 终身监禁的由来及发展 | 第15-16页 |
一、终身监禁的由来 | 第15-16页 |
二、终身监禁的发展 | 第16页 |
第三节 终身监禁的种类 | 第16-17页 |
一、绝对终身监禁与相对终身监禁 | 第16-17页 |
二、无假释终身监禁与有假释终身监禁 | 第17页 |
三、有强制劳动的终身监禁与无强制劳动的终身监禁 | 第17页 |
第四节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现状 | 第17-23页 |
第三章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价值 | 第23-27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刑罚结构 | 第23-24页 |
一、我国刑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二、终身监禁制度对我国完善刑罚结构的作用 | 第23-24页 |
第二节 限制死刑的功能 | 第24-25页 |
一、我国减少死刑和限制死刑的趋势 | 第24-25页 |
二、终身监禁限制死刑的功能 | 第25页 |
第三节 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规范性分析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终身监禁在我国的适用范围 | 第28页 |
第二节 对“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的理解 | 第28-29页 |
一、关于“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的判断 | 第28-29页 |
二、理解终身监禁的“犯罪情况” | 第29页 |
第三节 对“可以”的理解 | 第29-31页 |
一、根据法条对“可以”做出范围的界定 | 第29-30页 |
二、根据已有的四起案例综合分析判决的共性 | 第30页 |
三、从四个经典案例入手对终身的监禁判决进行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对“不得减刑、假释”的理解 | 第31-34页 |
一、死刑缓期执行内的“重大立功”的判断 | 第31-32页 |
二、终身监禁执行内的“重大立功”的判断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我国终身监禁制度的完善 | 第34-44页 |
第一节 扩大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 | 第34-38页 |
第二节 明确“根据犯罪情节等情况” | 第38-40页 |
第三节 对“不得减刑、假释”的完善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对终身监禁执行措施的完善 | 第42-44页 |
一、服刑至75周岁的老人的考察 | 第42页 |
二、实行人性化的亲情、奖励机制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