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t门式起重机的设计及制造工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页 |
1.2 门式起重机概况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2000t门式起重机简介 | 第13-17页 |
2.1 总体介绍 | 第13-14页 |
2.2 主要部件介绍 | 第14-16页 |
2.2.1 门架介绍 | 第14-15页 |
2.2.2 大车行走机构介绍 | 第15-16页 |
2.2.3 起重小车介绍 | 第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门架结构部分的设计计算 | 第17-32页 |
3.1 门架载荷计算 | 第17-19页 |
3.2 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19-29页 |
3.2.1 起升量为2000t的强度验算 | 第19-22页 |
3.2.2 走偏千分之五时的强度验算 | 第22-25页 |
3.2.3 暴风工况的强度验算 | 第25页 |
3.2.4 地震工况的强度验算 | 第25-26页 |
3.2.5 实验载荷工况的强度验算 | 第26-29页 |
3.3 门吊门架结构的刚度与强度判定 | 第29-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门架结构部分的制造工艺研究 | 第32-50页 |
4.1 总体制造方案 | 第32-35页 |
4.1.1 主梁总拼 | 第32-33页 |
4.1.2 刚性支腿总拼 | 第33-34页 |
4.1.3 柔性支腿总拼 | 第34-35页 |
4.2 主梁节段制造工艺研究 | 第35-41页 |
4.2.1 板单元制造工艺 | 第35-37页 |
4.2.3 节段一制造工艺 | 第37-39页 |
4.2.4 节段二、节段三、节段四制造工艺 | 第39-40页 |
4.2.5 节段五制造工艺 | 第40-41页 |
4.3 刚性支腿制造工艺研究 | 第41-45页 |
4.3.1 下横梁制造工艺 | 第42-43页 |
4.3.2 支腿节段一制造工艺 | 第43-44页 |
4.3.3 支腿节段二制造工艺 | 第44-45页 |
4.3.4 横联制造工艺 | 第45页 |
4.4 柔性支腿制造工艺研究 | 第45-49页 |
4.4.1 下横梁制造工艺 | 第46-47页 |
4.4.2 撑杆制造工艺 | 第47-48页 |
4.4.3 上接头制造工艺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大车走行部分的设计计算 | 第50-64页 |
5.1 设计参数和内容 | 第50-54页 |
5.1.1 主要技术参数 | 第50-51页 |
5.1.2 计算内容 | 第51页 |
5.1.3 计算载荷的确认 | 第51-54页 |
5.2 传动机构的设计计算 | 第54-61页 |
5.2.1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门吊最大轮压计算 | 第54-56页 |
5.2.2 在55m/s非工作状态下最大轮压计算 | 第56-57页 |
5.2.3 车轮的计算 | 第57-58页 |
5.2.4 电机减速机选型 | 第58-59页 |
5.2.5 传动轴及其轴承以及轴与轮毂联接的设计 | 第59-61页 |
5.3 均衡梁与支座连接设计 | 第61-63页 |
5.3.1 一级均衡梁稳定性计算 | 第61-62页 |
5.3.2 行走台车螺栓群偏心受拉校核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大车走行部分的制造工艺研究 | 第64-70页 |
6.1 梁支座制造工艺研究 | 第64-65页 |
6.2 均衡梁制造工艺研究 | 第65-67页 |
6.2.1 一级均衡梁制造工艺研究 | 第65页 |
6.2.2 二级均衡梁制造工艺研究 | 第65-66页 |
6.2.3 三级均衡梁制造工艺研究 | 第66-67页 |
6.2.4 四级均衡梁制造工艺研究 | 第67页 |
6.3 哈夫铰制造工艺研究 | 第67-68页 |
6.4 台车架制造工艺研究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