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强心苷类似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及TORC2入核抑制剂的发现及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第12-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强心苷类似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第16-85页
    第1章 研究背景第16-28页
        1.1 强心苷概况第16-17页
        1.2 强心苷抗肿瘤研究进展第17-24页
            1.2.1 钠钾ATP酶与强心苷第17-21页
            1.2.2 强心苷抗肿瘤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 强心苷抗肿瘤的构效关系总结第24-28页
    第2章 蟾酥的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研究第28-40页
        2.1 蟾酥概况第28页
        2.2 蟾酥化学成分第28-29页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29-36页
            2.3.1 化合物的分离及结构鉴定第29-35页
            2.3.2 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第35-36页
        2.4 本章小结第36页
        2.5 实验部分第36-40页
            2.5.1 仪器与材料第36-37页
            2.5.2 提取与分离第37页
            2.5.3 新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第37-38页
            2.5.4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第38-40页
    第3章 沙蟾毒精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第40-49页
        3.1 先导化合物的确立第40-41页
        3.2 设计思路及研究目的第41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1-44页
            3.3.1 沙蟾毒精C-3位酯类衍生物的合成第41-42页
            3.3.2 沙蟾毒精类似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页
        3.5 实验部分第44-49页
            3.5.1 仪器与材料第44-45页
            3.5.2 沙蟾毒精衍生物的制备与分离第45-48页
            3.5.3 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第48-49页
    第4章 夹竹桃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构效关系研究第49-83页
        4.1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第49-50页
        4.2 设计思路和实验目的第50-52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52-64页
            4.3.1 欧夹竹桃苷类似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第52-59页
            4.3.2 夹竹桃苷A类似物体外细胞毒活性研究第59-61页
            4.3.3 夹竹桃苷类似物体外细胞毒活性构效关系总结第61-62页
            4.3.4 夹竹桃苷类似物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第62-64页
        4.4 本章小结第64页
        4.5 实验部分第64-83页
            4.5.1 仪器与材料第64-65页
            4.5.2 化合物的制备与分离第65-81页
            4.5.3 体外生物活性测试第81页
            4.5.4 体内生物活性测试第81-83页
    第5章 第一部分总结及展望第83-85页
第二部分 TORC2入核抑制剂的发现及构效关系研究第85-119页
    第6章 研究背景第85-93页
        6.1 2型糖尿病与糖异生第85-87页
            6.1.1 2型糖尿病简介第85-86页
            6.1.2 糖异生简介第86-87页
        6.2 肝脏糖异生途径的调控第87-88页
            6.2.1 肝脏糖异生途径的启动第88页
            6.2.2 肝脏糖异生途径的关闭第88页
        6.3 TORC2在糖异生通路中的作用第88-93页
            6.3.1 TORC2简介第88-89页
            6.3.2 TORC2在糖异生通路中的作用及调节机制第89-90页
            6.3.3 TORC2的磷酸化位点第90-93页
    第7章 TORC2入核抑制剂SP4420的发现及降血糖活性构效关系研究第93-118页
        7.1 先导化合物的确定第93-95页
            7.1.1 基于INCell的抑制TORC2入核的化合物筛选第93页
            7.1.2 SP4420的体外活性评价第93页
            7.1.3 SP4420的体内活性评价第93-95页
        7.2 设计思路及研究目的第95-96页
        7.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96-106页
            7.3.1 A环部分的结构改造第96-101页
            7.3.2 linker C部分的结构改造第101-103页
            7.3.3 B环部分的结构改造第103-105页
            7.3.4 SP4420类似物体内降血糖活性研究第105-106页
        7.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7.5 实验部分第107-118页
            7.5.1 仪器与材料第107页
            7.5.2 化合物的制备与分离第107-116页
            7.5.3 体外活性测试第116-117页
            7.5.4 体内活性测试第117-118页
    第8章 第二部分总结及展望第118-119页
附录1 二甲双胍催化的吲哚N-芳基化方法学研究第119-1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9-120页
    1.2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120-124页
        1.2.1 反应条件优化第120-121页
        1.2.2 反应底物拓展第121-123页
        1.2.3 可能的反应机理第123-124页
    1.3 本章小结第124页
    1.4 实验部分第124-128页
附录2第128-143页
    2.1 化合物一览表第128-133页
    2.2 代表化合物的谱图第133-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3页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挑战现状--爱德华·阿尔比的“搅扰”戏剧研究
下一篇:高强度低品位铝矾土基压裂支撑剂制备方法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