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治理农村“微腐败”研究--以河南X县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导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2、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国内外对于巡视巡察制度的研究 | 第13-14页 |
2、国内外对于农村“微腐败”现象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比较分析法 | 第15-16页 |
3、案例研究法 | 第16页 |
(四)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二、巡视巡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20页 |
(一)党内巡视制度的发展 | 第18页 |
(二)巡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20页 |
三、农村“微腐败”的危害、特点及频发原因 | 第20-24页 |
(一)农村“微腐败”的危害 | 第20-21页 |
1、损公肥私、损人利己 | 第20页 |
2、拉帮结派,滋长歪风邪气 | 第20-21页 |
3、政府公信力受损 | 第21页 |
(二)农村“微腐败”的特点 | 第21-22页 |
1、发生面积广,涉案人员多 | 第21页 |
2、涉及范围广,手段多 | 第21-22页 |
3、隐蔽性强,不易发现 | 第22页 |
(三)农村“微腐败”频发原因 | 第22-24页 |
1、村干部规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 第22页 |
2、村干部拥有权力空间大 | 第22-23页 |
3、对村干部的监督不力 | 第23-24页 |
四、X县开展巡察治理农村“微腐败”具体做法 | 第24-35页 |
(一)巡察开展流程及方式方法 | 第24-26页 |
1、巡察开展的一般流程 | 第24-25页 |
2、巡察开展的方式方法 | 第25-26页 |
(二)治理举措 | 第26-28页 |
1、发现问题 | 第26-27页 |
2、调查取证 | 第27-28页 |
3、线索移交 | 第28页 |
4、督查整改 | 第28页 |
(三)开展现状及治理成效 | 第28-35页 |
1、开展现状 | 第28-32页 |
2、治理成效 | 第32-35页 |
五、巡察治理农村“微腐败”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5-39页 |
(一)困境 | 第35-36页 |
1、发现问题线索难、调查难、取证难 | 第35页 |
2、巡察力量有限,发现问题受局限 | 第35-36页 |
3、巡察结果处理不及时,巡察成果运用不到位 | 第36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1、熟人社会人情因素干扰 | 第36-37页 |
2、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反映问题有失偏颇 | 第37页 |
3、联合沟通协作机制不畅,问题线索来源少 | 第37页 |
4、被巡察乡镇重视不够,整改落实不力 | 第37-39页 |
六、对策建议 | 第39-44页 |
(一)强化村干部管理 | 第39-41页 |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 第39-40页 |
2、多举措加强监督 | 第40-41页 |
3、提高村干部待遇 | 第41页 |
(二)强化乡镇主体责任 | 第41-42页 |
1、压实乡镇监督责任 | 第41-42页 |
2、完善责任追究机制,探索建立考核机制 | 第42页 |
(三)强化巡察运用 | 第42-44页 |
1、上下联动,织密巡视巡察监督网 | 第42页 |
2、狠抓整改,善用巡察成果 | 第42-43页 |
3、加大惩处力度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