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存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存储技术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存储技术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20-21页 |
第2章 纠删码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 | 第21-35页 |
2.1 纠删码基本概念 | 第21-22页 |
2.2 伽罗华域 | 第22-26页 |
2.2.1 伽罗华域的定义及基本运算 | 第22-23页 |
2.2.2 伽罗华域的本源多项式 | 第23-24页 |
2.2.3 伽罗华域GF(2~m)的构造及表示 | 第24-26页 |
2.3 RS类纠删码的编译码原理 | 第26-31页 |
2.3.1 范德蒙RS码 | 第26-28页 |
2.3.2 柯西RS码 | 第28-30页 |
2.3.3 Pyramid码 | 第30-31页 |
2.4 三副本镜像机制的改进及Pyramid码的改进 | 第31-34页 |
2.4.1 高容错三副本镜像机制 | 第31-33页 |
2.4.2 Pyramid纠删码的改进方法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Pyramid码的存储容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5-58页 |
3.1 存储容灾系统框架结构 | 第35-38页 |
3.2 数据冷热状态的判断及冷热状态转换 | 第38-41页 |
3.2.1 数据冷热状态的判断标准及转换周期 | 第38-39页 |
3.2.2 数据冷热状态判断技术 | 第39-41页 |
3.3 热数据高容错三副本存储 | 第41-52页 |
3.3.1 热数据高容错三副本编码存储 | 第42-45页 |
3.3.2 数据文件冷转热后的编码转换 | 第45-49页 |
3.3.3 热数据读取及故障译码恢复 | 第49-52页 |
3.4 冷数据Pyramid码存储 | 第52-57页 |
3.4.1 热数据转冷后的副本删除及编码转换 | 第52-54页 |
3.4.2 冷数据读取及故障译码恢复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存储容灾系统原型与性能测试 | 第58-66页 |
4.1 系统原型环境的搭建 | 第58-61页 |
4.2 系统原型功能 | 第61-64页 |
4.2.1 用户注册与登录 | 第61-62页 |
4.2.2 文件列表显示 | 第62-63页 |
4.2.3 文件的上传下载及删除 | 第63-64页 |
4.3 原型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64-65页 |
4.3.1 高容错三副本故障恢复性能分析 | 第64页 |
4.3.2 Pyramid码故障恢复性能分析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一、主要工作内容总结 | 第66-67页 |
二、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