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四川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8-12页
        1.2.1 国内外勘探开发现状第8-11页
        1.2.2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第12-13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技术思路第13页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3-15页
    1.5 主要认识及成果第15-16页
    1.6 论文亮点第16-17页
第2章 区域基本概况第17-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7页
    2.2 研究区沉积背景第17-20页
    2.3 研究区地层特征第20-28页
        2.3.1 五峰组第21-22页
        2.3.2 龙马溪组第22-27页
        2.3.3 石牛栏组第27页
        2.3.4 梁山组第27-28页
第3章 研究区小层划分及其特征第28-34页
    3.1 小层划分及其特征第29-31页
        3.1.1 龙一 ~1d小层第29-30页
        3.1.2 龙一 ~1c小层第30页
        3.1.3 龙一 ~1b小层第30-31页
        3.1.4 龙一 ~1a小层第31页
    3.2 小层展布特征第31-34页
第4章 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研究第34-65页
    4.1 岩相非均质性第34-40页
        4.1.1 岩相类型第35-38页
        4.1.2 岩相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第38-39页
        4.1.3 岩相横向非均质性特征第39-40页
    4.2 矿物组成非均质性第40-46页
        4.2.1 矿物组成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第41-43页
        4.2.2 矿物组成横向非均质性特征第43-46页
    4.3 有机地球化学非均质性第46-50页
        4.3.1 TOC含量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第47页
        4.3.2 TOC含量横向非均质性特征第47-50页
        4.3.3 TOC含量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第50页
    4.4 储渗空间非均质性第50-57页
        4.4.1 储渗空间类型第51-55页
        4.4.2 基质孔隙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55-56页
        4.4.3 裂缝非均质性特征第56-57页
    4.5 物性非均质性第57-61页
        4.5.1 孔隙度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第57页
        4.5.2 孔隙度横向非均质性特征第57-60页
        4.5.3 孔隙度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第60-61页
    4.6 含气性非均质性第61-65页
        4.6.1 含气性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第61-62页
        4.6.2 含气性横向非均质性特征第62-63页
        4.6.3 含气性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分析第63-65页
第5章 储层非均质性对气藏影响研究第65-72页
    5.1 小层非均质性特征综合评价第65-67页
    5.2 非均质性影响气井高低产分析第67-70页
    5.3 建产区评价第70-72页
第6章 结论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克拉苏气田克深A井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特征研究
下一篇:塔中16井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储层特征及保护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