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Cr(Ⅵ)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1.2 Cr(Ⅵ)的体内代谢及毒性研究 | 第12-14页 |
1.2.1 Cr(Ⅵ)的体内代谢 | 第12-13页 |
1.2.2 Cr(Ⅵ)的毒性研究 | 第13-14页 |
1.3 53BP1蛋白 | 第14-15页 |
1.4 组蛋白修饰 | 第15-17页 |
1.4.1 组蛋白概述 | 第15-16页 |
1.4.2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 第16-17页 |
1.5 课题研究基础 | 第17-18页 |
1.5.1 Cr(Ⅵ)致肺癌与组蛋白修饰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5.2 本课题组已有研究基础 | 第18页 |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蛋白质组学筛选及验证Cr(Ⅵ)急性暴露下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53BP1的影响 | 第20-39页 |
2.1 前言 | 第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2.2.1 细胞株与受试物 | 第20-21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3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2.2.4 培养基与溶液配置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31页 |
2.3.1 细胞培养与染毒处理 | 第23-24页 |
2.3.2 酸法提取组蛋白 | 第24页 |
2.3.3 二向胶分离组蛋白 | 第24-26页 |
2.3.4 考马斯亮蓝染色及脱色 | 第26页 |
2.3.5 质谱检测 | 第26-27页 |
2.3.6 数据库搜索 | 第27页 |
2.3.7 Western blot检测组蛋白乙酰化水平 | 第27-29页 |
2.3.8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试验 | 第29-31页 |
2.4 结果 | 第31-36页 |
2.4.1 组蛋白双向电泳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2.4.2 Cr(Ⅵ)作用下的组蛋白修饰筛选鉴定 | 第32-33页 |
2.4.3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Cr(Ⅵ)致53BP1表达水平降低的作用分析 | 第33-35页 |
2.4.4 Cr(Ⅵ)作用下,53BP1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K18ac、H3K27ac修饰状况 | 第35-36页 |
2.5 讨论 | 第36-3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构建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分析Cr(Ⅵ)慢性暴露引起的DNA损伤 | 第39-54页 |
3.1 前言 | 第39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9-41页 |
3.2.1 细胞株与受试物 | 第39-40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40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40-41页 |
3.2.4 溶液配制 | 第41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3.3.1 细胞培养与染毒处理 | 第41页 |
3.3.2 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 | 第41-42页 |
3.3.3 裸鼠成瘤试验 | 第42页 |
3.3.4 划痕试验 | 第42-43页 |
3.3.5 Transwell试验 | 第43-44页 |
3.3.6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 第44页 |
3.3.7 Western blot验证Cr(Ⅵ)作用下53BP1的蛋白表达 | 第44页 |
3.4 结果 | 第44-51页 |
3.4.1 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形态学变化 | 第44-45页 |
3.4.2 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Cr(Ⅵ)诱导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情况 | 第45-46页 |
3.4.3 裸鼠成瘤试验检测Cr(Ⅵ)转化细胞的成瘤性 | 第46-47页 |
3.4.4 划痕试验检测恶性转化细胞的迁移能力 | 第47-49页 |
3.4.5 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细胞的侵袭能力 | 第49-50页 |
3.4.6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DNA损伤情况 | 第50页 |
3.4.7 Cr(Ⅵ)对16HBE细胞中53BP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50-51页 |
3.5 讨论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细胞恶性转化模型中Cr(Ⅵ)慢性暴露致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水平的表达变化 | 第54-61页 |
4.1 前言 | 第54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4.2.1 细胞株与受试物 | 第54页 |
4.2.2 主要试剂 | 第54-55页 |
4.2.3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4.2.4 溶液配制 | 第5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3.1 细胞培养与染毒处理 | 第55页 |
4.3.2 Western blot验证Cr(Ⅵ)作用下组蛋白H3K18ac和H3K27ac的表达变化 | 第55-56页 |
4.3.3 细胞免疫荧光试验 | 第56页 |
4.4 结果 | 第56-58页 |
4.4.1 Western blot验证Cr(Ⅵ)慢性暴露下组蛋白H3K18ac和H3K27ac的表达变化 | 第56-57页 |
4.4.2 细胞免疫荧光验证Cr(Ⅵ)慢性暴露下组蛋白H3K18ac和H3K27ac的表达变化 | 第57-58页 |
4.5 讨论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论 | 第61页 |
5.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1-7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