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噻吩并[2,3-b]吲哚衍生物研究进展 | 第9-19页 |
1.2.1 以有机硫为硫源合成噻吩并[2,3-b]吲哚 | 第10-18页 |
1.2.2 以无机硫为硫源合成噻吩并[2,3-b]吲哚 | 第18-19页 |
1.3 小结及课题提出 | 第19-20页 |
第2章 苯乙炔、氮甲基吲哚以及单质硫合成噻吩并[2,3-b]吲哚的研究 | 第20-4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条件的优化 | 第20-25页 |
2.2.1 溶剂的筛选 | 第20-22页 |
2.2.2 原料配比的筛选 | 第22页 |
2.2.3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2-23页 |
2.2.4 反应温度及反应氛围的筛选 | 第23-24页 |
2.2.5 添加剂酸的筛选 | 第24-25页 |
2.3 反应底物普适性考察 | 第25-27页 |
2.3.1 氮甲基吲哚与不同取代苯乙炔底物的效果考察 | 第25-26页 |
2.3.2 苯乙炔与不同氮甲基吲哚底物的效果考察 | 第26-27页 |
2.4 机理的探究 | 第27-29页 |
2.5 小结 | 第29页 |
2.6 实验部分 | 第29-40页 |
2.6.1 以苯乙炔为底物的噻吩并[2,3-b]吲哚的合成步骤 | 第29-30页 |
2.6.2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30-40页 |
第3章 苯乙烯、氮甲基吲哚以及单质硫合成噻吩并[2,3-b]吲哚的研究 | 第40-53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条件的优化 | 第40-43页 |
3.2.1 添加剂酸的的筛选 | 第40-41页 |
3.2.2 溶剂的筛选 | 第41-42页 |
3.2.3 温度及其它因素的筛选 | 第42-43页 |
3.3 反应底物普适的效果考察 | 第43-45页 |
3.3.1 氮甲基吲哚与不同苯乙烯底物的效果考察 | 第43-44页 |
3.3.2 苯乙烯与不同氮甲基吲哚底物的效果考察 | 第44-45页 |
3.4 机理的探究 | 第45-46页 |
3.5 小结 | 第46页 |
3.6 实验部分 | 第46-53页 |
3.6.1 以苯乙烯为底物的噻吩并[2,3-b]吲哚的合成步骤 | 第46-47页 |
3.6.2 产物结构表征数据 | 第47-53页 |
第4章 手性二胺金属钌配合物对多元芳杂环2,2'-联喹啉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 第53-77页 |
4.1 引言 | 第53-58页 |
4.2 课题的提出 | 第58-59页 |
4.3 氢化底物的合成 | 第59-60页 |
4.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60-64页 |
4.4.1 反应溶剂筛选 | 第60-61页 |
4.4.2 催化剂骨架筛选 | 第61-62页 |
4.4.3 催化反应条件温度和氢气压力的筛选 | 第62-63页 |
4.4.4 底物范围 | 第63-64页 |
4.5 氢化产物绝对构型的确认 | 第64-65页 |
4.6 反应历程研究 | 第65-66页 |
4.7 手性氮杂卡宾前体的制备 | 第66-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9 实验部分 | 第68-77页 |
4.9.1 仪器与试剂 | 第68页 |
4.9.2 底物的合成 | 第68页 |
4.9.3 不对称氢化反应及产物分析 | 第68-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附录B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与液相谱图 | 第85-1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55-156页 |
致谢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