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基于模糊自适应分数阶PID伺服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3-19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4页
    1.2 伺服系统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14-16页
        1.2.1 伺服控制系统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伺服系统的研发与发展趋势第15-16页
    1.3 分数阶控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16-17页
        1.3.1 分数阶控制器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2 分数阶PID发展趋势第17页
    1.4 课题来源及论文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原理第19-31页
    2.1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与特点第19-20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0-30页
        2.2.1 坐标变换原理第20-21页
        2.2.2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1-22页
        2.2.3 两相旋转坐标下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2.2.4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第23-24页
        2.2.5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第24-30页
    2.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第31-55页
    3.1 传统PID控制原理第31-32页
    3.2 模糊控制原理第32页
    3.3 分数阶控制理论第32-37页
        3.3.1 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第32-33页
        3.3.2 分数阶微积分性质第33页
        3.3.3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第33-34页
        3.3.4 分数阶微积分近似求解方法第34-37页
    3.4 永磁同步电机位置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第37-41页
    3.5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仿真第41-54页
        3.5.1 传统PI控制位置系统仿真第42-44页
        3.5.2 模糊自适应PI控制位置系统仿真第44-48页
        3.5.3 模糊自适应分数阶PIλ控制位置系统仿真第48-54页
    3.6 三种控制器控制效果对比分析第54页
    3.7 本章小节第54-55页
第4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硬件设计第55-67页
    4.1 硬件总体结构第55-56页
    4.2 TMS320F2812的结构和功能第56-58页
    4.3 控制系统功率主电路设计第58-59页
    4.4 伺服功率驱动及隔离电路设计第59-61页
        4.4.1 驱动电路设计第59-61页
        4.4.2 光电隔离电路设计第61页
    4.5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第61-63页
        4.5.1 电流检测电路第61-62页
        4.5.2 位置与转速检测电路第62-63页
    4.6 电源与复位电路设计第63-64页
    4.7 通讯模块设计第64-66页
    4.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软件设计第67-77页
    5.1 软件开发平台的介绍第67页
    5.2 软件总体结构设计第67-71页
        5.2.1 软件总体结构第67-68页
        5.2.2 系统主程序及其中断程序第68-71页
    5.3 控制系统中断子程序设计第71-76页
        5.3.1 电流采集子程序模块第71-72页
        5.3.2 转速和位置检测子程序模块第72-73页
        5.3.3 SVPWM子程序模块第73-74页
        5.3.4 CAN通讯子程序模块第74-76页
    5.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83页
致谢第83-84页
详细摘要第84-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超声波的自动泊车控制策略研究
下一篇:光伏焊带用Sn-Bi基钎料性能与界面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