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15-2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及选题意义 | 第15-18页 |
一、问题的缘起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一、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8-20页 |
二、马克思经典作家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及论述 | 第20-21页 |
三、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概念及研究评述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第23-2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3页 |
二、文章结构 | 第23-24页 |
第四节 研究难点与学术创新 | 第24-26页 |
第一章 国家安全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 | 第26-38页 |
第一节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6-29页 |
一、安全 | 第26-27页 |
二、国家安全 | 第27-28页 |
三、国家安全观 | 第28-29页 |
四、国家安全战略 | 第29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安全研究的主要理论范式 | 第29-32页 |
一、现实主义——无政府状态下产生的安全困境 | 第30页 |
二、自由主义——寻求制度安全合作的可能性 | 第30-31页 |
三、建构主义——对理性主义安全传统的质疑 | 第31页 |
四、反思主义——新时期安全理论的深化发展 | 第31-32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突破 | 第32-38页 |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对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超越 | 第33-35页 |
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新发展 | 第35-38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思想的历史发展 | 第38-52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 | 第38-44页 |
一、国家本质及维护无产阶级利益 | 第38-41页 |
二、应对国际局势和反对侵略扩张的思想 | 第41-43页 |
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列宁关于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 | 第44-47页 |
一、把握时代特征,维护新生政权的安全 | 第44-45页 |
二、及时结束战争,争取和平共处的机会 | 第45页 |
三、巧妙利用矛盾,维护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安全 | 第45-46页 |
四、打破经济封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 第46-47页 |
第三节 苏联反法西斯斗争与维护国家安全的理论 | 第47-52页 |
一、斯大林维护苏联利益的安全战略 | 第47-49页 |
二、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抗击侵略 | 第49-50页 |
三、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第50-52页 |
第三章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起源与探索 | 第52-66页 |
第一节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的国家安全思想 | 第52-56页 |
一、独立自主,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 | 第52-53页 |
二、反对侵略战争、维护领土安全 | 第53-54页 |
三、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统一战线 | 第54-55页 |
四、积极防御,提升国防力量 | 第55-56页 |
第二节 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下国家安全道路的新探索 | 第56-59页 |
一、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与国家安全战略态势的新判断 | 第56-57页 |
二、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 第57页 |
三、“一国两制”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 第57-58页 |
四、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 第58-59页 |
第三节 摒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安全观 | 第59-61页 |
一、冷战结束对国家安全理论的巨大影响 | 第59页 |
二、“新安全观”的确立 | 第59-60页 |
三、加强地区安全合作,创立“上合”组织 | 第60页 |
四、构建国家关系“伙伴化”的合作安全新机制 | 第60-61页 |
第四节 树立综合安全观念,推进共同安全 | 第61-66页 |
一、提倡牢固树立国家发展的综合安全观念 | 第61-62页 |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安全 | 第62-64页 |
三、构建和谐世界,维护共同安全 | 第64-66页 |
第四章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确立与创新 | 第66-84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提出及现实意义 | 第66-73页 |
一、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形势的战略判断及理论创新 | 第66-69页 |
二、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提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69-73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主要内容 | 第73-79页 |
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 | 第73-74页 |
二、以民为本,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 | 第74-75页 |
三、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树立风险意识 | 第75-76页 |
四、重视经济安全,夯实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 | 第76-77页 |
五、注重军事、文化、社会领域的安全问题 | 第77-78页 |
六、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和平发展道路 | 第78-79页 |
第三节 涉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概念关系辨析 | 第79-84页 |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第79-81页 |
二、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第81-82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第82-84页 |
第五章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理论体系 | 第84-102页 |
第一节 坚持党的核心领导地位 | 第84-86页 |
一、党的领导是国家安全工作政治原则性的重要保障 | 第84页 |
二、国家安全工作要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权威 | 第84-85页 |
三、党对国家安全工作领导的主要形式 | 第85-86页 |
四、提升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能力 | 第86页 |
第二节 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 第86-90页 |
一、群众路线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 第87页 |
二、落实国家安全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 第87-88页 |
三、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任务 | 第88-89页 |
四、提高保障人民安全的水平 | 第89-90页 |
第三节 依法维护国家安全 | 第90-94页 |
一、依法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性 | 第90-91页 |
二、《国家安全法》的主要内容 | 第91-92页 |
三、提升对国家安全的法治认识 | 第92-94页 |
第四节 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 第94-97页 |
一、中国梦的战略内涵 | 第94-95页 |
二、促进实现中国梦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目标 | 第95页 |
三、维护国家安全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 第95-96页 |
四、做好安全工作,推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 | 第96-97页 |
第五节 坚持共同安全,推进国际安全合作 | 第97-102页 |
一、坚持共同安全是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要求 | 第97-99页 |
二、推进区域一体化,维护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 | 第99-100页 |
三、坚持正确义利观,推进国际安全合作 | 第100-101页 |
四、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解决全球问题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实践 | 第102-130页 |
第一节 完善国家安全顶层设计,设立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 | 第102-105页 |
一、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 | 第102-103页 |
二、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的重要意义 | 第103-104页 |
三、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能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 | 第105-108页 |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 | 第106-107页 |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新举措 | 第107页 |
三、未来中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 第107-108页 |
第三节 明确国家安全具体范畴,构筑国家安全体系 | 第108-112页 |
一、确立多项重点国家安全领域 | 第108-109页 |
二、国家各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 | 第109-111页 |
三、统筹各领域国家安全,树立“总体”意识 | 第111-112页 |
第四节 创新区域安全协调机制构建 | 第112-117页 |
一、继续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作用 | 第112-114页 |
二、南海问题双轨制的新思路 | 第114-115页 |
三、亚信会议机制的新发展 | 第115-117页 |
第五节 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 | 第117-121页 |
一、全球安全治理的内涵 | 第117-118页 |
二、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举措 | 第118-119页 |
三、增加安全治理话语权,发挥更大作用 | 第119-121页 |
第六节 国家海外利益安全的扩展和维护 | 第121-124页 |
一、中国海外利益安全内涵 | 第121-122页 |
二、新时期维护中国海外利益安全的重要意义 | 第122-123页 |
三、国家海外利益安全的维护举措 | 第123-124页 |
第七节 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推进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第124-130页 |
一、网络空间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124-126页 |
二、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网络治理的经验及启示 | 第126-127页 |
三、中国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理念和实践 | 第127-130页 |
第七章 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几点思考 | 第130-151页 |
第一节 强军固本,铸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军事防线 | 第130-133页 |
一、国际形势变化催生新一轮世界军事变革 | 第130-131页 |
二、新时期中国深化军事改革的重要举措 | 第131-132页 |
三、新形势下维护军事安全的战略思考 | 第132-133页 |
第二节 建立危机管控应急机制 | 第133-136页 |
一、当前中国建立的危机管控机制 | 第133-134页 |
二、未来危机管控机制的完善 | 第134-136页 |
第三节 完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 第136-138页 |
一、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 | 第136-137页 |
二、国家安全的技术保障 | 第137页 |
三、国家安全的法治保障 | 第137-138页 |
四、国家安全的人才保障 | 第138页 |
第四节 扩展海外军事力量,维护海外利益安全 | 第138-143页 |
一、维护军事安全,突破战略包围 | 第139-140页 |
二、实现战略支援,肩负和平使命 | 第140-141页 |
三、大胆尝试,积极建设海外军事基地 | 第141-143页 |
第五节 提供安全公共产品,构建普遍安全的世界 | 第143-148页 |
一、人道主义援助 | 第143-144页 |
二、国际安保执法合作新模式 | 第144-146页 |
三、探寻多形式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路径 | 第146-148页 |
第六节 强化国民安全意识教育 | 第148-151页 |
一、提升国民安全意识的战略意义 | 第148-149页 |
二、提升国民安全意识的主要举措 | 第149-151页 |
结语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3页 |
后记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