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水平井开发区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前言 | 第7-16页 |
1.1 选题来源 | 第7页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8-11页 |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2 勘探开发历程 | 第10页 |
1.3.3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4 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1.5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 第13-14页 |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4-16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6-19页 |
2.1 研究区位置及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2.2 沉积地层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沉积相及微相展布特征 | 第19-34页 |
3.1 沉积相类型识别 | 第19-25页 |
3.1.1 盒8上段、山1段沉积相类型 | 第19-23页 |
3.1.2 盒8下段沉积相类型 | 第23-25页 |
3.2 单井相分析 | 第25-28页 |
3.3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 | 第28-34页 |
3.3.1 盒8上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28页 |
3.3.2 盒8下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28-32页 |
3.3.3 山1段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32-34页 |
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34-64页 |
4.1 储层基本地质特征 | 第34-40页 |
4.1.1 岩石学特征 | 第34-36页 |
4.1.2 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 | 第36-40页 |
4.2 储层物性及流体饱和度特征 | 第40-52页 |
4.2.1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0-41页 |
4.2.2 储层物性参数预测模型 | 第41-45页 |
4.2.3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 | 第45-52页 |
4.3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52-57页 |
4.3.1 砂体发育情况 | 第52页 |
4.3.2 层间非均质性 | 第52-54页 |
4.3.3 层内非均质性 | 第54-56页 |
4.3.4 平面非均质性 | 第56-57页 |
4.4 有效砂体分布规律 | 第57-64页 |
4.4.1 有效砂体判别标准 | 第57-59页 |
4.4.2 有效砂体规模及分布规律 | 第59-64页 |
第5章 气水分布特征研究 | 第64-96页 |
5.1 储层含气、含水性特征 | 第64-65页 |
5.2 气水分布特征 | 第65-83页 |
5.1.1 单井气水层分布特征 | 第65-70页 |
5.1.2 剖面分布特征 | 第70-76页 |
5.1.3 平面气水分布特征 | 第76-83页 |
5.3 气水分布主控因素研究 | 第83-91页 |
5.3.1 构造的控制作用 | 第83-84页 |
5.3.2 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 | 第84-85页 |
5.3.3 储层特征的控制作用 | 第85-91页 |
5.4 产水特征及产水机理 | 第91-96页 |
5.4.1 产水特征分析 | 第91-92页 |
5.4.2 产水原因 | 第92-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个人硕士简历及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 第102页 |